7月13日,广州首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钟健智造基地正式投产。基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马溪工业区,厂区占地157亩。
这个庞大的智能制造中心有7条自动化生产线,负责生产建筑构件、基础设施构件和园林绿化构件。主要产品有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凸窗、预制阳台、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楼梯等。装配式建筑构件年产量15万立方米,占广州PC构件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广东省住宅构件预制产业板块的“生力军”。
据悉,从装配方案咨询到构件生产供应,从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到优质售后服务,中国建筑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建筑行业全产业链的R&D、制造、展示。
该基地自2020年9月开始建设。自2021年4月试运行以来,已收到9份订单,供应建筑面积近30万立方米。
走进这个花园式预制生产基地,没有传统建筑生产的痕迹。绿植和竹子将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隔开,生产区的加工设备排列有序,形成了一系列精密的工业生产线。
在综合生产线上,记者看到,8名着装整齐的工人经过成型、上油、拉筋、埋设、检验等几道准备工序后,通过几个按钮的控制,层压地板自动生产线开始运转。短短几十秒钟,一个6平米的夹芯板被浇下,然后经过振动、刷涂、固化、脱模,一个高质量的夹芯板被“热”了。
“过去工地上的机器工作时,到处响,一句话也要大声喊。灰尘漫天飞舞,空气污染严重。采用装配式建筑后,很多材料都是工厂直接生产的预制构件,建筑垃圾比以前少了很多,更加环保。”在建筑行业工作了17年多的“老兵”郑佳芬说,他用双手绑钢筋。
“生产一个高质量的成品部件只需要10到12分钟。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不仅环保,而且节省时间!”生产基地负责人王元圈说。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是广州首个面积最大的A级预制学校,预制率达61%。从第一根管桩正式铺设到第一批建筑结构封顶,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广州创下了速度,是绿色施工的生动实践。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促进过剩产能化解,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中建四局将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帮助广州实现到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35%以上,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占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