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
“新华视点”记者对茶叶市场调查发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炒作“噱头”花样多,价格高低靠“忽悠”
记者在一些茶产区发现,随着近年来茶产业蓬勃发展,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一些商家夸大宣传进行“无底线”炒作。
——鼓吹“山头茶”“特效茶”。
云南省一茶山的古茶树,今年鲜叶预订价格最高每公斤超过1万元。一名茶农说,小区域的毛茶不加价很难买到。在部分名山头,每年春茶季村口都会设置检查点,防止外来茶青混入。
为销售茶叶,贵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为卖点,注册“云上2330”的商标,准备以2330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包装袋上写着“全球海拔最高茶园 络营销的视频显示,一片茶价格在28万元至32万元之间,一提茶最高达255万元。
有知情者说,这些视频有的虚构交易行为,故意炮制稀缺行情,目的就是寻找“接盘侠”。
涉茶腐败案、诈骗案屡屡发生
络平台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97亿元。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行“茶票”,通过内部操纵交易价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受访人士认为,茶产业健康发展,不能走向价格虚高,甚至变身收藏品、金融衍生品的道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要立足广大普通消费者,提供品质安全、价格合理的产品。农业、市场监管、纪委等部门应加强干预引导,及时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打击处理,防范背后“四风”问题与腐败风险。
“茶叶行业的发展要强调绿色、健康、理性,如果变得让普通老百姓喝不起,不会有长远的未来。”福建某家乌龙茶店铺经营者陈先生表示。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律师认为,主管部门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文先生认为,政府不要盲目鼓励扩大生产,应坚持对工艺和标准指导。以湖南某地为例,近年来注册了200多家黑茶企业,多是一些小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手段上也是“各显神通”。但由于消费者口碑差,透支了市场信誉,产业并没有做大。
贵州茶产业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陶光灿建议,受制于种类繁多及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很难建立统一的茶业评判标准。应进一步提高茶产业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通过大企业整合市场、规范标准。此外,还应通过大数据手段,对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进行全过程追溯,建立全链条的品质监管体系。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建议茶叶爱好者理性消费。他说,茶叶虽有保健功效,但毕竟不等同于药物。不同体质的人对茶叶生理反应不同,对于声称有治疗功效的茶叶宣传必须保持谨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