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表示,近期以来,地方推出的系列促消费举措恰逢其时,预计在春节假期期间,消费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增长的小高峰。
以节兴市发券兴商 促消费活动纷呈
“年味满满的各式春联、萌趣可爱的兔子饰品、颇具各地特色的年货……”在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记者在一个个年货摊前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购物者驻足挑选。前来购物的张女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商场里过年的氛围已经很足,在这里我不仅买了新衣服,还顺便置办了春联和走亲访友送的礼品,收获很多。”
2022年12月30日, “2023北京年货节”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温暖城市·温馨过年”为主题,是北京消费季跨年重点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年货节期间,北京多个商圈将举办年味儿十足的展销活动。
与北京一样,全国多地近期纷纷抢抓节日契机,多措并举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1月7日,以“幸福吉祥年”为主题的2023年吉林“1·8消费节”在长春启动,消费节期间将开展300余场大型促销活动;同日,“浙里来消费·嗨购金兔年”2023年货节启动,年夜饭、预制菜、进口食品、美酒等传统年货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新消费内容亮相浙江年货节,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月。
除了举办消费节、年货节,多地也在陆续发放消费券,以真金白银激发消费热情。呼和浩特从2022年12月26日开始至2023年2月10日,以3日为一个周期滚动发放各类优惠券;1月6日起,郑州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1500万元家电消费券;1月17日,广州将向社会发放第二轮1000万元消费券,使用有效期将覆盖整个新春假期。
在以节兴市、发券兴商的同时,针对性地出台扶小助微政策,也是不少地方释放春节消费潜力的工作重点。如江苏盐城出台《关于促进春节期间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意见》,聚焦汽车、家电、餐饮、文旅等重点领域,将对春节期间连续营业、开展促销活动等的单位给予相关补贴奖励;重庆市商务委提出,将持续深化落实促进消费恢复和支持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广泛开展促销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各项经济数据反馈来看,中国进一步加速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各项政策优化,结合春节传统消费旺季的良好契机,被疫情压抑的消费板块开始快速反弹,包括文旅、餐饮、物流等线下消费产业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消费板块的韧性与弹性,另一方面也对各地促消费政策优化的精准施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需两端齐发力 持续提振消费信心
2022年,疫情影响下的中国消费呈现疲弱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着力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当务之急。
“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最大问题在于消费信心不足,根源在于疫情影响导致很多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因此,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提振消费信心,是推动经济好转需要突破的重点。”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国际商报记者分析。
对此,付一夫表示,当务之急是稳就业,让更多人拥有稳定的收入。在此基础上,短期内针对特定行业发放的消费券将激发一定的消费意愿,进而带动相应行业生产端和经营端的复苏,因此各地可以优化用好消费券工具。但从长期来看,还要着力推动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消除消费痛点等,推动内需释放。
“全面促进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在供给端,要增加有效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丰富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不同层级的消费载体,打造更加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在需求端,要持续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稳定消费预期;适时举办促消费活动,丰富多样化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
陈佳认为,驱动中国消费板块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有三个:一是宏观政策持续精准施策,二是技术进步契合市场需求,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培育和消费者教育相得益彰。在这三大条件的支持下,结合产业链全球布局与科技进步加速创新,中国消费产业链整体反弹的格局才能逐步趋稳,并为中国消费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产业链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