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在释放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创新消费模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双循环”战略格局下,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经济呈现出消费加速引领的趋势。当前,我国消费体系的数字化水平全球领先,国民消费行为数字化趋势明显。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规模连续多年世界第一,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餐饮、出行、教育、医疗、社交等消费服务行业加速网络化,线上交易成本下降,线上线下商贸业态融合,推动了社会消费的持续增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众居家减少外出,在线消费数量成倍增长,餐饮、购物、教育和娱乐依托数字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得以保证。在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态下,仍须深化和依托数字经济驱动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数字经济带来消费渠道革命,推动消费资源向乡村流动输出,这对弥合城乡消费差距以及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赋能加速了商贸流通效率,降低了商业基础设施匮乏的欠发达和偏远地区市场准入门槛,带来更多的服务和资源。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300多个县已经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全覆盖。县级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有2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万个,快递网点在全国乡镇的覆盖率达98%,乡镇电商渠道和网购服务畅通,居民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农村网上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5万亿元,增长了10余倍。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视频娱乐等各类服务型消费在农村地区兴起,极大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带动了乡村消费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升级转型。有数据显示,乡村在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上的支出比例保持逐年增长态势。
数字经济有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同时能兼顾社会中基本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等多层次需求。电商平台较低的展示成本和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高效率地匹配供给和需求。目前,数字经济的长尾效应逐渐延伸到文化消费领域。在数字文化产业中,消费者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创意者、生产者。文化企业、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基于数字化价值链交互协作,短视频、Vlog、直播、游戏、云演唱会、云旅游等文化形式为用户多样化、即时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提供了可能。同时,数字文化有效供给催生了家庭再教育、知识付费等高层次消费。
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数字经济更偏重消费者需求。新业态侧重了解消费端数据,获悉消费者画像,根据供需关系重塑全新消费生态链及价值链。随着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网络新生代成为数字消费主体,他们品质化和个性化的消费主张将促使消费模式加速转型,驱动消费生态的全面升级。
数字经济在促消费、稳就业、推动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消费领域,将有更多需要开拓的价值空间和发展机遇。从供给端看,数字经济引领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变革,消费品也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释放发展活力。从需求端看,数字化将助力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提振消费信心,提升我国优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