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稳经济大盘,更应把促消费摆上更高的战略位置进行谋划。近期包括我省宣城市在内,国内很多城市书记、市长不约而同去夜市“撸串”、逛摊点,一时成为关注热点,体现各地对于活跃夜经济、促进消费尽快恢复正常的迫切心态。
消费恢复常态,经济大循环才能更加耦合畅通,稳健运行在正常轨道。消费作为终端需求,牵引着各个产业系统供需衔接运转的最终流向。如果把经济运行看成是一条不舍昼夜奔涌的河流,消费居于下游和出口,只要尾闾畅通,整个经济体就会永葆生机活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整个产业正处于技术加速升级、消费加速兴起的最活跃成长阶段,近期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宣布将很快量产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的新技术路线电池。企业如此致力于电池技术创新升级的原动力,正是为了更好缓解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持续改善电动汽车消费体验。唯进步、不止步,消费升级是产业升级的根本驱动力,更为经济运行注入生生不息的前行动力。
疫情冲击经济运行最突出的体现是持续压制消费,打乱消费恢复节奏,导致与部分消费直接相关的服务业近3年来难以恢复至常态化运行状态,由此造成需求端收缩效应逐步波及上游行业,影响供需循环传导速率、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从我省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工业生产以及投资、出口都保持增长,而消费虽然扭转了4月份快速下滑态势,但仍处于负增长。这种不均衡状态也直接反映到供给端的投资运行上,当月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1%,第三产业投资仅增长5%。由于第三产业中大量集中分布着民营企业和中小微市场主体,当月民间投资也仅增长6.2%。显然,消费不活跃,产业运行就会冷热不均,市场主体总体面临相对收缩状态,特别是在疫情以来持续受到冲击的部分行业中,部分市场主体因为消费难以持续回补、生产经营难以趋势性修复而退出,导致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总体偏于谨慎,进而影响供给端投资的扩张和产能的扩大,就业创业氛围也会受到影响。
把促消费作为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的重要发力点,首先要深刻认识消费牵引经济循环的重要机理,把促进消费恢复作为当前最重要和迫切的复工复产任务,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步着手,为消费恢复创造条件、构筑支撑。
供给端加力,应从与大宗消费、高频消费、热点消费相关的产业着手,系统性清理产业运行堵点,及时调整过时的、紧缩性行业监管措施,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把握消费热点,加快产品升级步伐,以供给端创新活力涌流持续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需求端发力,重在松绑与挖潜并重。消费场所常态化营业是促进消费恢复的必要前提。及时调整限制性规定,鼓励和引导各类商家积极开展促销和适应各类消费特点的营销活动,吸引和提振消费人气、激发消费意愿。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握新消费热点,顺势而为、赋能添薪,主动促进更新迭代消费,培育更多类似于新能源汽车的大体量、可持续、带动性强的消费增长极。更多运用改革办法,采用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创新业态和模式,创造新消费场景、提供新消费体验,多点共振汇聚消费新动能。
市场主体作为供给主力,始终是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主角。稳消费、促消费须与稳主体、活主体一体发力。部分城市领导到夜市消费,既是为活跃消费示范,更是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对于部分陷入经营困境的市场主体,只要其主营产品和服务在消费市场上有需求,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理应采取“点对点”帮扶措施纾困解难、尽力避免退出市场。同时,更应抢抓来之不易的时间窗口,果断采取“短平快”的促消费举措,推动消费需求相对集中释放,促进各方期待的消费回补场景如期出现,鼓励引导更多困境中的市场主体“满血”复活。
消费兴,经济活。夏季是活跃“夜经济”等消费形态、消费方式的最佳时节,同时暑期将至,旅游度假消费旺季也将到来。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松绑消费、活跃消费、刺激消费,把打通消费堵点、清除消费障碍作为“稳经济、优环境”的重要着力点,深入消费市场,倾听市场主体诉求,找准制约消费症结所在,采取务实举措攻坚克难,以加快恢复消费牵引带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稳住经济大盘。(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