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活动机制愈加复杂、主播与品牌互拼“最低价”、以“秒杀”诱导冲动消费....... 今年“双十一”期间,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收到了大量的相关网友投诉。一些因消费“套路”引发的热点事件,不仅令广大消费者反感,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
针对直播带货行业发展独家采访表示,“双十一”已成为社会性的购物节日,与此同时,平台、直播间、电商等各类经营者“套路”越来越多。他指出,相关经营者应当深刻把握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业发展两个维度,强化规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收到的部分“双11”消费投诉截图
直播带货仅靠“低价”难持久 可持续性依然在产品本身
“自直播成为电商的主要销售渠道之后,直播间内就存在着商家自播和头部主播竞争的问题。”介绍,目前商家常见的做法是,将一款产品邀请头部主播带货,给头部主播最优惠的价格,让产品获得更多的曝光量。商家自播更多是承担售前客服的作用,保持和头部主播同样的价格,同时上架的节奏。
“品牌方与主播之间最大的矛盾体现在,主播希望维护直播间的价格门槛优势,这也是其直播的流量密码来源和核心竞争力。但品牌方又不希望商品的定价权被掌握在主播手里,无论是基于品牌调性还是价格维护体系,他们都不愿意在价格上多做让步。”这位负责人称。
他分析说,在一定程度上,用户在直播间消费时,对价格的关注程度超越了品牌(产品)本身。但如果直播带货仅靠“低价”是很难持久的,直播带货的可持续性依然在商家、品牌产品本身,产品好了才能获得渠道的依赖、用户的信赖。
回归商品交易本质 各方经营者应加强诚意、减少套路
针对网友反应普遍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机制复杂,以及“最低价”套路等情况,“人民投诉”平台收到的消费者“双11”投诉截图
红属性,对追随者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不仅带来消费集聚,也存在精神文化的联结。介绍,目前,我国已有《民法典》《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等数字经济基础性法律。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部门规章,对商家行为作出引导和规范。为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真正落地执行,还需要根据直播带货行业特点出台相应的细化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减少法律法规适用络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发现问题,督促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