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复苏超预期!长三角很多地方争夺“国际消费中心”
去年我呆在家里,今年出去买了买!今年一季度,长三角消费市场复苏超出预期。
与2020年“亏损的第一季度”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消费市场强劲复苏。面对今年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商家普遍乐观。
消费同比双位数增长
2021年全国消费市场呈现回暖趋势,尤其是长三角。
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9%,两年平均增长8.9%,明显快于全国。
"加快升级消费的复苏是当前上海消费市场的新特征."据上海市统计局相关人士介绍,一季度全市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88.7%,两年平均增长14.6%;金银珠宝零售额增长1.4倍,两年平均增长22.3%;化妆品零售额增长41.3%,两年平均增长20.9%。高端消费品零售大幅增长,轻奢侈品消费上升。消费升级带来总部经济和上海第一代经济加速集聚,“上海购物”品牌进一步推出,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纵观江苏的“成绩单”,一季度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1%,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线上销售的增速也比较快。本季度,江苏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44.7亿元,同比增长42.2%。
浙江和安徽的消费情况也很好。
一季度,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48亿元,同比增长26.5%,比2019年同期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3.9%。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22.2亿元,同比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9.6%。
“长三角消费数据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超出市场预期。”苏宁金融研究所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傅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体消费市场已明显复苏,线下消费也明显复苏,基本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
“此外,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的消费形式正在蓬勃发展,如直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再加上免税经济带动的海外消费回归,各地推广消费政策的加持。消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保证。”傅一夫说。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和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季度,长三角各地在鼓励消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恢复内需起到了很大作用。从当地表现来看,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需求得到正常释放,存在补偿性消费需求。
“消费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长期的正向趋势值得期待。”于和说。
多地竞逐国际消费中心
在消费复苏的背景下,各地抓住“扩大内需”的牛鼻子,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新一轮竞争的目标。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傅毅夫说,目前,上海、杭州、南京相继出台了支持措施,从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到以科技支撑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体验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江苏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性很高,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傅毅夫表示,浙江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另外,浙江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安徽制造业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腹地广阔。
傅毅夫认为,江浙沪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略领先于安徽,在消费能力、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也优于安徽。
“但合肥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非常好,已经成为带动安徽和长三角西部地区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动能结构迈进的极其重要的支点。”于和指出。
"成为一个大的消费中心城市是启动内需的有力起点."据于和分析,上海面向世界,在高端消费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呈现出宏大的消费格局。
“然而,国家发改委最近批准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南京努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带来了强劲的消费需求。”于和指出,“第三产业、新经济和电子商务对杭州消费的影响更大。不仅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和旅游业也高度发展。杭州和南京无疑是强有力的对手(上海)。”
于和进一步表示,南京新街口商务区一直走在全国商务区的前列,这是大都市圈潜力的主要体现。南京强大的消费辐射吸引了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量消费者。在基德广场排队购物很正常,这是一个位于新街口商业区东北角的高端购物中心。
按照南京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街口商圈高端、品牌、时尚发展,打造升级版“中国第一商圈”;江北新区、子东区、南区等新商业区的高标准规划建设,将增强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