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就是要政府下放行政权力,减少没有法律授权和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力;“管”就是要加强监管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和监管体制,实行科学管理;“服”就是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优化政府服务功能,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放管服”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精兵简政,公正监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削去一些部门的权力,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要使“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必须真抓实改、立言力行,更为重要的还要提高公职人员的认知,转变公职人员的观念。
“放管服”改革涉及众多个体,牵涉的利益方方面面,有些节点还需要伤筋动骨,要推行开来并使之取得实效,定会困难重重。必须从源头着手,从解决人们的认知观念着手,开展思想领域的革命。
必须深刻认识到,“放”是放弃手中的一些权力,向社会放权,让企业、让老百姓、让公众少一些不必要的束缚,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便利办事,容易办事。“放”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理顺生产关系;“放”也是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向市场放权,确定哪该政府管,哪该市场管,以此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展实践表明,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一段时期,政府管得过宽,管得过多,限制了生产力发展,阻滞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让政府与市场各归其位,各执其事。放弃一些权力,对一些部门而言就意味着放弃了一些局部利益,但“放”能为社会大众带来福利效应;“放”能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能创造高效公平的发展环境。“放”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整体的利益,未来的利益。
也必须深刻认识到,“管”是公正监管,科学管理。对一个高效的政府而言,该管的坚决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管有管的法度,不管有不管的理由。管要管出效率和成就。“管”是权力的运用,权是公权,用权必须思量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根本;当为人民用权,为公众用权;权不可滥用,不可私用。“管”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有序发展的需要。要做到科学的管理,就要求公职人员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能动脑筋、想办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知关节,晓大体,懂得轻重缓急,懂得先后主次;要将管理的事项管得有条不紊,管得井然有序。
还必须深刻认识到,“服”就是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公众服务。“服”就是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接地气,明社情,了解民众疾苦,知晓人间冷暖,掌握舆情民意。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兢兢业业为人民谋福利。唯有这种认知和境界,才能不断推出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让民众能充分享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红利,充分享受新时代发展成果和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只有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认知、观念真正转变了、提高了,“放管服”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放”才能真放、放得开、放得彻底;才不会明放暗不放,放虚而不放实。“管”才能管到实处、管出秩序、管出效率;才不会失职失责、越权越位,才能避免权力寻租,避免手乱伸、权滥用。“服”才能服务得积极、服务得主动、服务得到位、服务出民心;才不会流于形式、止于口头,才不会纸上谈兵、只说不练。
在“放管服”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认知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放管服”改革才能落地实施,才能向纵深推进。因此,需要教育公职人员,珍视人民赋予的权力,珍惜公职的形象,破除私心杂念;要教育公职人员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利益相结合,丢得开、放得下,敢于舍弃、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干字当头,创造性地干、结合实际地干,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服务型政府的阳光普照中国大地,让社会进步发展的红利惠泽大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