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3月底和5月底先后出台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综合性政策。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增长态势,8月份工业、外贸、金融、财税收入、房地产等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消费增速持续加快,市场预期和信心不断改善,经济回升保持向好势头。
稳增长“22条”要点包括: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纾困力度;制定实施2022年上海航空业补助方案;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市级给予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现金奖励;多措并举为企业降成本简流程,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
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做强做优
根据稳增长“22条”,上海将聚焦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广告、航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纾困力度方面,上海将实施电影票价补贴、专营商业影院和体育健身场所复工复市补贴、专业剧场一次性停业补贴和限流补贴。同时,实施旅游业贷款贴息扩围、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一次性纾困补助、体育企业贷款贴息支持等。对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上海将按照不超过10%的标准给予补贴,单场最高100万元。
对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上海将按其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将制定实施2022年上海航空业补助方案,对消杀、核酸检测等方面给予补贴。上海还将支持各类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餐饮、住宿等行业稳岗补贴认定条件,对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
稳增长“22条”将聚力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做强做优,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动力。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市级给予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鼓励各区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
对入选市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由各区对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别给予不低于10万元、30万元奖励。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市、区联动给予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5%的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上海还将鼓励各区对新纳入“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等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给予必要扶持,加大对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支持力度。
供需两侧同步发力
“开放是上海经济最鲜明的特征。”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国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1-8月,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2.7万亿元,增长4.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1.7%和0.7%,是自疫情以来三项指标首次全部实现正增长。特别是7、8两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增速都超过了15%。利用外资平稳增长。1-8月,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8.4%;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9家,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870家和520家。”
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方面,稳增长“22条”提出,多措并举为企业降成本简流程,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条件,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稳增长“22条”强调,上海将从投资消费、外贸外资、重点产业等供需两侧同步发力,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上海将用好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为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上海将大力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取消对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移限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大10亿元“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乘数效应,持续投放面向市民的体育消费券,对本市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实施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奖励支持。
稳增长“22条”将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二转二”开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现行按照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将四季度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对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等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各区按照规定给予支持。支持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加快布局发展,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缓税补缴期限。支持平台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着力优环境强服务方面,上海提出9条政策,主要从金融纾困、医保降费、清费减负等多渠道协同施策,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金融纾困方面,一是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将一般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统一下调至0.8%,对符合条件的本市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下调至0.5%。二是实施中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贴息贴费,对四季度通过市融资担保中心担保、从上海辖内商业银行首次获得普惠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的贴息补助,单户最高20万元。三是加大普惠金融为企服务力度,开展普惠金融顾问试点。四是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疫情防控保险产品。
医保降费方面,减轻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负担,降低单位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清费减负方面,四季度减免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降低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开票便利方面,逐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今年实现全市开票量最集中的重点企业和高信用低风险的优质企业全覆盖。
法律和信用服务方面,开展企业免费“法治体检”,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探索建立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失信的豁免机制,加快推进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民生保障方面,落实国家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全力确保城市平稳运行、能源稳定供应和粮食稳产保供,充分发挥“两旧一村”等民生工程对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