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的决定》(下称《决定》)。证监会发布《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对“假外资”实行从严监管。个人以为,此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将有利于净化A股市场投资环境。
自2016年9月30日证监会发布《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以来,内地市场与港股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该规定的发布,不仅表明内地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也为国际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入A股市场提供了方便。在为内地市场引入活水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无形中也有利于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根据《规定》,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政策实施之日起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交易。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只能卖出A股但不能买入。该规定将彻底堵死内地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实施返程交易的通道,对于“假外资”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的内地投资者数量约170万名。这么多投资者在香港开立北向交易权限的帐户,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逃避内地市场的监管。比如证监会查处的唐汉博、王涛等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就是相关违法违规人员利用沪深港通账户跨境操纵市场案例。某些内资以为借助于沪深港通帐户操纵内地市场能够逃避内地监管,结果证明不过是梦想而已。
其二,利用港股市场的高杠杆融资,博取最大的利益。港股市场的高杠杆融资,此前媒体多有报道。相对于目前境内两融业务的1:1杠杆比例,在港股市场的杠杆倍数可达到三倍甚至四倍。而且,与内地两融业务存在门槛相比,港股市场杠杆融资要便利得多。既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且杠杆比例较高。一旦A股市场掀起一轮行情,“假外资”就有可能获取丰厚的利益。
尽管证监会表示,“假外资”的交易金额在北向资金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但“假外资”所产生的危害性却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假外资”既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也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作用。近年来,北向资金的动向,已成境外资金看多或看淡A股市场的一大“风向标”,因而受到A股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而且,资金的进出,也往往会对A股市场相关指数的涨跌产生影响。“假外资”即使占比不高,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还是不能抹杀的。
其次,“假外资”操纵市场的行为,无形中也会放大A股市场的投资风险,并损害相关投资者的利益。假道沪深港通的“假外资”,操纵市场不仅更具隐蔽性,增加了监管成本,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此外,“假外资”的存在,对于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客观上讲,即使是开立帐户的170万投资者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实际交易行为,且“假外资”在北向资金交易中占比较低,但其对互联互通机制的负责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且这是无法回避的。
虽然《决定》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但对于“假外资”的监管,却丝毫也不能放松。毕竟,在过渡期内,不排除“假外资”兴风作浪的可能。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不仅要强化对于北向资金的监管,更要强化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开立帐户的监管。否则,“小商品城”案再次上演,亦并非没有可能,而这显然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