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妙可兰朵交出了两份漂亮的成绩单。2022年4月18日季度报告和2021年3月24日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3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2.37万元,同比增长129.55%。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然而,这两份漂亮的成绩单似乎并没有被投资者买账。在妙可兰朵接连发布两份财报后,公司股价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走势。究其原因,就是精彩漂亮的表演背后隐藏着很多风险。
高毛利低净利
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妙可兰多虽然实现了净收入的双增长,但也显示出其低净利率的盈利特征。
2021年,妙可兰朵的净利润率仅为4.33%,2022年第一季度为6.31%。妙可兰朵的净利润率很低,但公司的毛利率其实不低。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8.21%和38.82%。往年的数据也是如此。
造成这种数据差异的原因是,妙可兰常年在销售上花费巨大。资料显示,2022年一季度,奇迹的销售费用为3.19亿元,2021年销售费用高达11.59亿元。销售费用的巨额投入,吞噬了妙可兰的净利润。
这笔庞大的销售费用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广告营销上,妙可兰朵2021年11.59亿元的销售费用中有9亿元花在了广告上。
在妙可兰朵的崛起过程中,广告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妙兰多原名广泽乳业,是东北一家鲜为人知的乳业公司。
2015年,广泽乳业收购了以奶酪产品为主的天津妙可兰朵和达能上海工厂,并于2016年完成重组上市。
在得到注资后,妙可兰重金投入广告营销,高层电梯房,地铁站广告牌,妙可兰的神奇广告轮番轰炸。
2016年,妙可兰朵的广告费只有350万元,但此后,妙可兰朵的广告费爆发式增长,2018年至2021年分别达到1.05亿元、2.01亿元、5.6亿元和9.06亿元。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奇迹蓝打开了国内奶酪市场,公司收入水涨船高。2016年至2021年,妙可兰朵营业收入分别为5.12亿元、9.82亿元、12.26亿元、17.44亿元、28.47亿元和4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76%、91.96%、24.82%、42.32%和63.22%。
凯度数据显示,到2021年上半年,妙可兰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首次超过法国的百吉福成为中国第一奶酪品牌。
还得继续砸钱
妙兰深耕奶酪市场多年。现在奶酪赛道已经建立,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赛道也开始卷起来。
这些新进者既有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新乳业等传统乳企,也有妙飞、博士奶酪、杰斯丁、领养一头牛等创新品牌,还有永辉、盒马等零售渠道的跨界进入者。
自去年蒙牛入驻妙可兰朵后,伊利开始加大奶酪业务。2021年6月,伊利成立亿嘉豪奶酪有限公司,随后在9月份宣布拟引入核心员工持股平台,拟对全资子公司亿嘉豪奶酪进行增资。
最近关于伊利收购百吉富的传闻很多。如果伊利收购白吉福,中国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将在奶酪市场展开竞争。
更糟糕的是,这些新人也走上了花大价钱做广告营销的道路。吉婷、妙妃等儿童芝士棒品牌都选择了与Fo合作
研发费用只有4000万
尽管妙可蓝多克在广告上花费了9亿元,但其研发成本却很高。d投资只有4000万。
事实上,近年来,R & amp奇迹蓝的d投资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从2016年到2021年,每年的R & ampd妙可兰朵支出分别为1006.6万元、718万元、1397.7万元、2230万元、3886万元、4009万元。
为什么R & ampd投资这么低?据悉,所谓的“奶酪棒”其实只是一种添加了奶酪的儿童休闲零食,成分大多是水。很难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021年8月1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市面上10余款芝士条进行了彻底的评估,发现精制糖、钠盐、香精等。被添加到奶酪棒中。所以即使没有标注适用人群,一般也不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投入,也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人才。2021年年报显示,仅有76家R & amp在米兰多的d人员,以及R & ampd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最高。
但是妙可兰朵的广告对儿童营养健康的作用很大,奶酪棒的价格更高。某电商平台上展示的50支妙可兰多芝士棒价格为138元。
没有强大的研发力量。d支持,噱头大于现实,单纯靠营销驱动,很难避免征收“智商税”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