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大!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新闻并不平静。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监管空间很大。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工具和手段充足,利率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利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很多人开始猜测易长昌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否准备加息。仍有降息和继续宽松的可能。让我们这个周末看看世界上同样的事件。
首先,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央行宣布将加息。为了吸引注意力,媒体同时给三家央行打了加息电话。但是,其实这三个国家并不是真正的三大央行,巴西有一点影响力。俄罗斯和土耳其长期被排除在全球化体系之外,货币不时崩溃。所以他们的货币政策参考意义不大,不会影响到主要全球化国家。显然,我们不能效仿他们,这些央行从来没有树立过好的榜样。
第二,日本和英国央行继续维持极低的利率,日本为负0.1%,英国为正0.1%,都在继续债券购买计划,也就是说继续放水。与上述三家央行相比,日本和英国显然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
第三,全世界都在看着美国,美联储最近表示,它在原地踏步。但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信号,补充杠杆率(SLR)的减免税措施将于3月31日到期,此后不再延长。在这方面,很多人不了解。不知道补充杠杆率的减免税措施是什么?其实类似于用银行已经有的钱,给一个比自己借的钱多3%的标准。那么,如果你的分子,也就是股票涨不起来,或者留存收益涨不起来,那么你只能减少那个分母,要么减少借贷,要么卖掉你持有的债券,于是我们看到上周出现了美债。正因为如此,之前因为疫情没有提到这个要求,但是3月31日之后,再次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所有银行都要积极准备,才能达标。然后有人问,我们一定要让美国债务继续飙升吗?其实不一定,因为根据目前的统计,大部分美国银行都已经达到要求了,所以基本上是他们内心的影响。
你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跟我们的货币政策方向有什么关系?从世界货币变化来看,已经是最宽松的时候了。未来,全球货币政策变化的方向必须不断收紧。新兴市场国家必须第一个站出来,发达国家也会紧随其后。美国、日本、欧洲和加拿大是否会加息,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走势。目前,美联储不太可能加息。毕竟他买了那么多美债,这个时候加息会大大增加财政负担。他轻松的退路会有几层。首先是提高各种监管要求,让银行关门。二是阻止QE,逐步退出国债购买计划。国债到期,央行会停止买入,所以钱会逐渐收回。第三步,加息,提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所以发达市场国家加息估计需要1-2年。远远不是这个时候。
对我们来说,现在基本上就是四个字,等着看发生什么,回应一切变化。在处理疫情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放水,M2没有起床,也没有QE计划。国债收益率一直在3%以上,自然不需要回收流动性。央行一直强调流动性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想扰乱市场预期,所以我们加息降息的可能性更小。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央行的两大职责一是控制通货膨胀,二是为经济维持必要的流动性支持。现在通货膨胀稳定,甚至有点通货紧缩。从今年全年来看,肯定是低通胀环境,完全没必要考虑。而且经济复苏步入正轨,市场利率稳定。所以央行这个时候真的没必要刷存在感。就算以后欧美日加息,我们也不会跟着加息。人都下去了,还得涨回来,我们却一点都没动。自然现在没必要动。
那么会降息吗?当然不是,因为疫情,我们还没有降息刺激经济增长,更别说在复苏阶段了。所以,总的来说,央行说我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比较大,主要是在预期管理方面。让大家都不要激动,更不要悲观。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上下空间大。现在不需要跟着任何人,未来利率市场基本稳定。
就市场而言,货币政策现在是一个中性因素。不会像去年那样收紧或放松。现在,更多来自市场其他方面的因素发挥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指望政策来拯救市场。远非那个时候,我们总说,爬得高就摔得狠,爬得不高就跳得弯脚。所以这个时候不要太悲观。等市场稳定下来。我们甚至可以积极向上。今天的下跌空间,其实就是未来的超额收益。今年的行情肯定是大起大落,估计要折腾一整年。我们必须通过组合来降低波动性,才能度过市场的动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