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长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万亿元,为单月最高统计点,比去年同期增加3806亿元。M2总量达到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和0.4个百分点。这两项数据都高于市场预期。
社会融资结构方面,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是社会融资数据超预期的主要支撑力量,表外融资整体速度有所放缓。
具体来看,1月份社会贷款增加4200亿元,同比多增3818亿元,为第一大支撑力量。
1月份政府债券融资累计实现净融资60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89亿元。1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5799亿元,同比多增188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9亿元,同比增加448亿元。
表外融资方面,新增委托贷款4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7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减少680亿元,同比减少16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731亿元,同比减少171亿元。
企业短期贷款增加10100亿元,同比多增4345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加6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增加1788亿元,同比多增3193亿元。
居民贷款方面,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006亿元,同比减少2272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7424亿元,同比减少2024亿元。
虽然1月份社会融合整体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从具体社会融合结构来看,社会融合数据质量仍显不足。
一方面,政府债券融资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以“稳增长”为主基调,国家有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券已提前发行。此前,国家发改委发文称,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关键因素的保护,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由此来看,1月份政府债券融资已经达到预期水平。
另一方面,在信贷中,贡献最大的企业贷款被分割。代表实体经济复苏程度晴雨表的企业长期贷款较弱,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为明显。说明实体经济复苏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
然而,信贷中的居民贷款成为整体数据的拖累,低于去年同期。可以看出,在“稳增长”定下来之后,国内居民的购房消费意愿并没有受到强烈刺激。
平安证券认为,在稳增长的强劲需求下,居民消费的刺激政策将加快,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调整,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居民消费需求疲软对宽信贷的拖累;绿色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行业将成为企业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