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Hello即将在美国上市。能否针对美团闯入当地生活的后半段?
成立四年后,“反击者”哈罗将很快在美国上市。
此前,Interface News独家从接近哈尔滨旅行的人士处获悉,哈尔滨旅行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初在美国上市,融资约20亿美元。彭博还报道称,将以非公开方式在美国提交IPO申请。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去年哈尔滨总共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中宁德时报持有战略股权。从天眼的信息来看,到目前为止,哈旅已经完成了15次融资,背后还有蚂蚁金服、春华资本等一线风投,其中宁德时报是第一次投资哈旅。
作为一个从单车共享赛道上被杀的玩家,Hello在阿里的背书下完成了反击。作为后来者,在ofo奄奄一息,mobike被卖给美团的时候,成为唯一一个留在桌边,以单车合租为主业的玩家。
考虑到行业情况,自行车共享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为此,从2018年底开始,哈罗开始将张之路扩大到四轮,边境继续扩大,特别是去年变得更加频繁。据界面记者了解,2020年在“同城物流”、“车联网”、“团购”、“酒店”、“本土生活”等领域进行了探索。这些与美团重叠的新业务,也成为公司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新故事。
如今,新业务的扩张更像是上市的最后冲刺。然而,边界扩张必须有强大的资本流动支持,这可能是哈罗选择在此时上市的原因之一。
尽管Hello Travel去年围绕基本旅行将战略定位调整为生活包容性平台,但自行车共享仍是最底层的业务。面对二级市场的挑战,Hello travel能否成功讲述“生命普惠平台”的新故事?
夹缝中反击
2016年11月,Hello Bicycle在宁波首发。当时单车共享正处于风口浪尖,ofo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接近2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经纬中国、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等风投掌门人。Mobike已完成4轮融资,融资金额接近1.5亿美元。腾讯和红杉资本是其大股东。Hello之行的启动资金来源于之前启动项目的剩余资金和新完成的A轮融资。
基于强大的融资能力,弹药充足且不缺钱的两大主力ofo和mobike,开始了一场攻城战,疯狂攻击一线城市的城市。
反而给了弱势的哈尔滨在二三线城市拓展业务的机会。Hello Travel CEO杨磊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承认,从二三线城市起步是因为真的没钱。“如果我去前线和他们战斗,我会用鸡蛋扔石头。”。
转移发生在2017年年中。
夹缝中旅行,从蚂蚁金服那里拿到注资不容易。杨磊曾经回忆过界面新闻。2017年6月,蚂蚁金服通过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找到了哈罗自行车,希望将支付宝二维码放在车尾,榨干支付宝平台的自行车分享渠道。
当时哈罗有110万辆自行车,一个月贴标完成率80%。支付宝合作伙伴招了100多个兼职做质量监控,让支付宝项目对接人大吃一惊。“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么短的时间下了这么大的量,质量还这么好。”
2017年12月4日,Hello Travel宣布已完成3.5亿美元的D1回合融资。投资者有蚂蚁金服、创投、富士达等。这也标志着它正式参与阿里。但阿里也有自己的考虑:mobike在单车分享上加入了腾讯热身赛阵营,ofo与股东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目标。
2018年3月,Hello Travel正式宣布推出“全国免费存款”服务,随后迎来扩张期,规模和骑行数据快速增长。接下来的两年,蚂蚁金服成为Hello之行最稳定的战友,多次身居高位。
也是在那个时候,自行车共享的轨道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8年初,ofo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谣言,mobike以27亿美元卖给美团。滴滴和ofo的矛盾公开后,于同年1月接手小榄自行车,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青菊自行车。
三方对抗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但不像美团自行车和青菊自行车,美团和滴滴都坐在镇上,而是成为集团相关业务场景的补充。Hello travel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单车共享——,这不仅是Hello travel的业务底盘,也是杨磊从0到1的起点。
扩展标准美国组的边框
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Hello Travel已经成为自行车共享市场份额的第一玩家,业务更加多样化。2018年9月,“Hello Bicycle”将品牌名称升级为“Hello Travel”。从那以后,业务范围扩大了。
哈尔滨旅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哈尔滨旅行App注册用户总数已达4亿,自行车共享业务覆盖460多个城市,共享摩托车延伸至400多个城市,哈尔滨顺丰平台认证1000多万车主。开城有300多个城市,整个网络覆盖200个城市。
这并不意外。哈啰出行从巨头夹缝中厮杀而出成为逆袭者,也证明了共享单车并不是一个具有双边效应的市场。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高昂的线下运营费用,持续性的投入造车成本,在三足鼎立且没有绝对寡头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盈利。
无论是青桔单车,还是美团单车,因为背靠滴滴、美团,看起来都不差钱。尽管价格战已经结束,但共享单车需要源源不断地更新迭代,实际上是一个资本的无限竞争游戏。
这种竞争也很自然地蔓延至相关的出行领域。作为哈啰出行的另一个重要支柱电动车业务,同样面临着来自滴滴、美团的压力。据美团、滴滴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开始,两者都在重点发力电单车业务。
美团、滴滴、哈啰出行不断上演着攻守道。
在底层业务稳固的情况下,哈啰出行努力铺下一张大出行网,依托“共享换电”业务及资方宁德时代,试图成为电动车的基础设施服务商。而无论是顺风车,还是新上线网约车,都是依托出行场景对存量用户进行延展,这是属于它的攻击性防御,毕竟这是滴滴的主营业务。
哈啰出行还有着更大的野望。据接近哈啰出行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哈啰出行的战略是成为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平台。也正是因此,其还上线了同城物流、到店团购业务,同时内测与OTA相关的酒店业务。
近期,哈啰生活正在广州招募团长。“这里的‘团长’并不是社区团购的团长,而是通过类似拼多多的裂变方式,让‘团长’吸引用户参与,例如领取优惠券等,然后到店消费。”一位推广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
2月18日,哈啰生活在微信公众号“广州招聘网”发布的招募信息显示,注册成功的团长一方面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分享的方式获得佣金。团长的职责包括推广哈啰生活、开拓新商户、招募团队成员等。
接近哈啰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哈啰到店团购业务还处于小规模探索阶段,已经在珠海、汕头等城市小范围试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哈啰出行已经和美团越来越像。“对标美团是哈啰出行的下一个目标”。
这也是一种必然。在本地生活业务上,除了其自身已沉淀了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用户以外,哈啰出行的资方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是其背后强有力的支撑,而他们是本地生活领域的巨头,不仅能够提供流量支持,还能给予业务上的协同。“ 上市后哈啰出行会和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上述知情人士称。
另外一个角度是,尽管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依然是巨无霸,但增量市场依然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 目前渗透率明显较低,这也是当下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社区团购的动力之一:依托高频入口去撬动县域级的电商市场。要知道,三四线城市正是哈啰出行的优势所在。
此时上市,对于哈啰出行而言是一个不错且必要的选择。
“共享单车的老大”、“注册用户4亿”、“普惠生活平台”都是其可对资本市场讲的故事。随着业务线的多元化,其底层业务出行平台尚未出现较大的风控漏洞。更为关键的是,相较于滴滴、美团,资金是哈啰出行拓展边界必需考虑的因素:只有登陆二级市场,才有更多的资金去布局新业务,实现“普惠生活平台”的目标。
不管在业务层面进行何种探索,可以明确的是,依托共享单车这个刚需高频的入口,进一步激活存量用户,提高用户净价值,是哈啰出行扩张边界的底层逻辑。至于能否成功抢滩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仍然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