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1-11月,规上行业利润总额达5146.6亿元,同比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
全省41个主要产业中34个实现增长,增长82.9%,25个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山东制造的首款国产雪蜡车正在为国家越野滑雪队做最后的准备。这款世界领先的雪蜡车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由山东省工业设计院、中国重汽等联合攻关。彰显了“山东制造”的强大实力,体现了“山东创造”的集体智慧。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基本盘,支撑着山东繁荣富强的大跨越。“十四五”期间,山东工业在锻造长板的基础上着力补齐短板,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有质的发展态势。
山东经济“年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与全国持平,超过年初设定的6%目标;两年平均增速7.3%,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智能赋能、效率提升和高端加速
面向生产的互联网要求极高的网络延时、可靠性和稳定性,传统的移动网络只能尽力而为。现在,在全数字化工厂、能源、无人驾驶、装备制造等领域,在确定性网络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闭环控制、智能运维和安全管理3354。这是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建成全球首个覆盖16个城市的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
2021年,山东针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港”展开深刻变革和深度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增长稳定性持续巩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显示,全省41个主要行业中,34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82.9%,2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有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增产增效,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张翔关注山东化工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增长情况,营业收入、利润跃居各行业首位。消费品制造业复苏步伐加快: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2%、13.4%和12.6%。
高科技产业得到大力支持。2021年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新优势正在加速凝聚!”省统计局副局长卢万明发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增加值占装备工业的46.4%。同时,去年10月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全省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增速也创5年新高。
“去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了芳烃产业链党委,链主是班子成员。”东营化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方提到,这其实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直接对话的机制。他介绍说,企业已经成立了研发;“一个研究所,两个研发”的d系统;研发基地和研发中心;d平台”,部分新材料已进入试点阶段。
过去一年,山东坚持沿链规划,生态更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强。全面实施“链长制”,聚焦42条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一张图n张清单”,明确重点产业链“四梁八柱”;全省整合补链、延链、强链行动,规划重点产业链项目460个。
企业要实施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在山东,一批掌握细分领域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迅速涌现:去年,1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中央重点支持,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86亿元,企业和资金均居全国第一;72.4%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跻身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去年营业收入增速比普通中小企业高8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旨在释放重点产业链高端提升、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在补齐产业链、补齐重点领域短板方面发挥作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介绍,去年,山东围绕轨道交通装备、聚氨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等开展专项对接,4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达成59项合作项目。
提高发展水平推进和促进稳定
新的一年,稳定宏观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省扎实的基础工业经济。"取得好的开端是有条件的,也是基本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天提到,今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山东工业将强化重点领域的侵略性,深入研究工业经济形势,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实施对冲措施。
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近组织的一项调查,一般来说,大多数城市信心充足,认为新一年机遇大于挑战;同时各市反映了一些影响增长的不利因素,如出口放缓等。
工业稳增长,光“守”不行,还必须以进促稳。“要继续加大优化提升产业链的力度,尤其进一步激活链主企业的积极性。”张祥认为,目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合作领域及方式等方面的实现路径有的尚不清晰,导致协同度不高,可推广济南等地根据链主企业产业链群带动能力与成效给予分档奖励等做法;中小企业也需进一步深耕细分市场,在产供销协同和质量控制方面更好满足龙头企业要求。
上述调研摸查的各市,新增规上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数量多数已有新突破,为一季度增长打下了基础。去年11月底的统计显示,全省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增长明显,可对今年一季度产值形成有效贡献;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投产项目也将在今年一季度正式发力,成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进一步明确“五个减量替代”和“四个区分”政策要求,对“两高”项目管控实现精准定位,为企业发展松绑解捆、吃下“定心丸”,动能转换空间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