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近科技创新板频频撤单,收紧监管还是收紧上市标准?
科技创新局又增加了一家被终止的企业。
3月15日,泰森英格(成都)数控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森英格”)在科技创新板的IPO终止。
资本国获悉,截至目前,3月仅半个月,7家新公司已撤回在科技创新板的IPO,科技创新板IPO已终止。市场上说监管部门正在考虑收紧上市标准。
近日,据外媒报道,据了解,监管部门正在考虑收紧上海和科技创新板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求企业具备更多的技术属性,提高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门槛。
但另一方面,据了解,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樊云在整个代表团的审议中提到,目前科技创新板的流动性状况并不理想,建议调整科技创新板的准入门槛,希望尽快完善科技创新属性的评估指引。
它认为“证监会发布的科技属性评价指引只有680字,不足以成为确认科技属性的实用手册。建议根据科技创新委员会过去一年左右的运行情况,出台更为详细的科技属性认定标准”。"
针对科技创新板的定位,证监会于去年3月20日发布了科技创新板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3项常规指标、5项例外条款的“35”评价体系。具有“三常规指标五例外条款”属性的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标准:近三年R&D投资占营业收入5%以上,或近三年R&D投资总额6000万元以上;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五项以上发明专利;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上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此外,对于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科技企业,《指引》也确定了“五选一”的认证标准。如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已被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国际领先和领先或对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有5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国防专利)产生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
截至3月14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238家,总股本686.43亿股,总市值3.22万亿元,总流通市值1.05万亿元,平均市盈率82.36倍。
关于强化技术属性的要求,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在科技创新板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只有强调硬技术属性,才能保证科技创新板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有可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真正的技术巨人,而不是让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上市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