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其中,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7%,占进出口总额的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4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21777亿元,增长17.3%;进口15730亿元,增长1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47亿元。
广东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12月出口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较前值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对美出口增速。近期,奥米克隆疫情的爆发制约了海外供应链的恢复,与“居家经济”相关的防疫物资和电子产品需求旺盛,中国出口订单回流的效应依然存在。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下降,环比负增长,为近三个月最低点,主要是国内生产走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放缓所致。出口强于进口,或者说明当前内需弱于外需,这使得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年,我国出口金额和贸易顺差均创历史新高,这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内方面,2021年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进出口份额持续大幅提升,既体现了我国产业竞争力和民营经济活力,也得益于我国有效的疫情防控。中国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缓解了“三缺”(缺芯、缺柜、缺工)和“四升”(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的冲击,稳外贸。
国际上,2021年出口韧性的外部驱动力在于疫情影响下海外供需缺口超预期,其带来的订单回流支撑了中国出口超预期。一是海外疫情蔓延,欧美财政货币刺激推高大宗商品需求;二是海外供应链体系恢复缓慢,导致外贸订单回流,货物短缺;第三,原材料价格和运费的上涨带动外贸商品价格和外贸金额的增长,而外部需求、供给和价格同时支撑出口。
展望2022年全年,罗志恒预测,海外需求放缓、供应链复苏、价格效应减弱将共同抑制出口增速下滑。一是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欧美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减弱,外需减弱;二是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疫苗免疫壁垒的建立,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将逐步走出疫情,海外供应将取代中国出口;三是价格上涨难以持续,海外宏观政策收紧,能源短缺缓解,大宗商品价格边际下降,价格效应贡献减弱。今年海外供需缺口的缓解将导致中国出口订单的再次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