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但江苏企业虽然在某些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但与优秀的跨国公司相比,在充分利用全球规则和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RCEP实施后,业内人士提醒企业,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学会“精打细算”。
什么叫“精打细算”?意味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学会积极运用FTA等各种国际经贸规则。
牧田(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电动工具制造商,主要从事电动工具、木工机械、气动工具、家用和园艺机械等的制造、研发和销售。“这是日本首次与中国签署协定税率。为了更早地实现关税优惠,我们一直在了解中日之间商定的关税税率。”该公司副总经理邱丹刚表示,“在拿到协定税率后,我们发现RCEP关税减让的基准税率是2014年1月1日对各缔约方生效的最惠国税率,我国在2018年实施了减税,因此部分协定税率高于最惠国税率。
“各类电钻、锤子等产品,2022年最惠国税率为8.0%,而RCEP进口关税税率2022年为9.1%,2023年为8.2%,2024年为7.3%。”邱丹刚表示,目前有效的RCEP进口关税税率高于2022年的最惠国关税税率,他们将首先使用较低的关税,然后在2024年使用RCEP进口关税。因此,在早期阶段,他们必须选择关税率低于中日商定的最惠国关税率的产品,并申请RCEP原产地证书。
江苏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邢冲表示,他们进行了多次企业调研,发现了不少“聪明”企业。南京,大型纺织服装民营企业,主要为国内外服装品牌做代工加工和原创设计制造,打造了多个自主品牌。公司在中国、柬埔寨、越南设有多个生产基地,能够积极跟踪利用国外生产基地和目标市场的自贸区网络,在全球销售和生产布局中最大限度利用FTA降低关税成本。“他们可以根据客户所在国家的自贸区网络和订单品种,在多个生产基地之间合理分配产能。比如公司将出口日本的订单放在柬埔寨工厂生产,因为虽然柬埔寨工厂的生产效率远不如国内工厂,但关税优惠更大,优惠条件更宽松,只要在柬埔寨进行缝制工序,出口日本就可以享受零关税。如果是在中国生产,出口到日本关税会高达11.8%。在越南生产,一件成衣70%以上的原辅材料需要从东盟购买,这样出口到日本才能享受零关税。同时,公司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政策,将订单所需的原辅材料出口到柬埔寨工厂,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邢冲说。
光电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龙头企业南通,主动利用FTA开拓工程市场。该公司在智利投标一个项目时,投标价格远高于一起投标的印度公司。面对这一不利局面,公司立即积极与投标公司沟通,向评标小组详细讲解了中智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并告知对方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可以享受进口零关税,相比选择与印度公司合作可以节省数十万美元的关税成本。总的来说,公司的报价更有竞争力。最终,公司利用中智自贸协定,毫无悬念地中标,开拓了智利的工程市场。同时,通过在海外建厂,公司“走出去”,利用其他国家的自贸区网络,扩大和优化产业布局。公司先后在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印尼、摩洛哥、乌克兰等“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并在泰国、越南等自由贸易伙伴国家设立营销中心,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全球电缆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业内人士指出,江苏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应积极关注全球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利用FTA等国际经贸规则,合理调整优化全球产销市场布局。一方面,建议密切关注中国自贸区的战略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积极考虑在自贸伙伴投资建厂的可行性,利用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降低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关税成本。另一方面,要重视在东道国签署自贸协定和相关优惠规则,将原产地规则纳入企业生产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自贸区网络和东道国各种资源,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江苏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尹建清介绍,2021年全年,江苏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17个签证点共签发涉及我国现行15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原产地证书14.3万份,签证FOB金额98.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为企业节省关税约4.9亿美元。约59万份国际经贸证书,包括优惠和非优惠原产地证书、不可抗力证明、国际商业证书和ATA单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