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央行加大跨周期调整力度。12月9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下调0.5个百分点后,年内第二次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以金融机构目前的外汇存款为基准,12月15日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目前的7%上调至9%,预计接近200亿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当前汇率为6.37,商业银行当前外汇资产布局不变,商业银行需要额外购买2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释放人民币流动性约1300亿元,即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再降低0.05个百分点。
外汇储备比率上升最直接的影响是人民币汇率的下降。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累计下跌300个基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在此期间选择提高外汇储备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关将至,很多贸易部门开始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包括与贸易伙伴结算,支付员工的年终绩效。
这使得人民币在每年年末都出现季节性走强,可能会给创汇贸易部门带来一定的汇兑损失。虽然今年在贸易部门的努力和国内健全的产业生态链下,外需对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PPI整体呈上升趋势,航运指数上升,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贸易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增产增收的趋势。此时,提高外汇储备比例,减少人民币单边升值带来的时间性、季节性汇兑损失,无疑有利于改善贸易部门的状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基础上率先复工复产,加上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迅速恢复供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主要国家疫情引发的供应冲击带来的通胀压力。但疫情并未彻底改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调整、双边贸易协定FTA对多边贸易WTO的冲击仍对全球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一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得到缓解,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趋势将逐步显现,中国需要提前布局潜在影响,防范风险。由于全球疫情期间人民币单边升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是外生的,并不是完全基于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人民币内生价值,这意味着当全球疫情缓解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被反向放大。所以要提前布局,提前规划,防范风险。
与此同时,目前,美联储已经在考虑准备结束量化宽松周期。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和货币周期正面临分化的趋势。发达国家以通货膨胀为特征,而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滞胀”风险,尤其是最明显的“滞胀”因素。这意味着,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分化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会显现。历史上,这种情况带来了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
因此,为国民经济营造低风险的内外部环境,缓解外部冲击势在必行。通过提高外汇储备比率和降低单边升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