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正式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9898”。售价及派发结果公布显示,微博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3.83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股份认购约2.67倍,国际发售认购约5.5倍。香港公开发售和国际发售均超额认购。
根据计划,募集资金的45%将用于持续扩大用户群、提升用户参与度、完善内容生态系统;25%用于研发;d .改善用户体验和流动性;20%将用于选择性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机会。从资金使用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微博未来发展的重点仍然在于两大方向:——内容建设和商业实现场景拓展。
互联网绝不是一个可以容忍企业停滞在舒适区的圈子。作为成立12年仍能保证内容质量、用户活跃度和流量的平台,微博从未停止对业务发展的探索。今年前三季度,微博再次有效地向市场宣告,公司通过持续超预期的季度业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这一轮增长主要得益于微博“热社交”玩法的有效性。根据微博CEO王高飞给出的官方解释,微博通过热点事件吸引用户,然后利用社交关系增加消费频次,再通过视频号提升留存能力。这也将是微博未来两年发展的核心思路。
按照上述逻辑,影响微博新战略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个。首当其冲的就是平台“热点事件”的引流功能是否强大。这是微博的强项。凭借@提及、热点、热搜、Hypertalk等创新产品,微博成为全网最前沿、最集中的新闻来源,能够快速吸引用户对平台的关注。
然后在基于兴趣的社交关系驱动下,驱动用户从简单的信息浏览转变为兴趣互动,支持高频内容的消费。微博拥有的46个垂直内容,有效保证了平台内容的广度和利益的多点触达,相当于建立了46个垂直社区和社会生态。截至2021年6月,微博28个垂直领域的内容月浏览量已超过100亿次。多垂直内容不仅不断强化平台的兴趣社交属性,还反哺平台体量。根据Crowley指数研究院的报告,微博中的内容创作量和用户分享频率远高于Tik Tok、Aauto faster、哔哩哔哩和小红书等平台。
最后是放大Z世代用户的优势,激发内容生产和业务的活力。被内容吸引,微博招募了大量年轻用户。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平台超过75%的月活跃用户属于Z世代,高粘性和活跃度、更长的内容消费生命周期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力,这些Z世代用户的典型属性让他们成为互联网上最优秀的用户。由于Z世代用户众多,他们对新事物、新玩法的强烈追求,也促使微博不断完善和创新其内容和产品,寻找更好的社交和商业化方式。比如微博视频生态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游戏、运动板等强势板块的生态建设和商业布局,都将成为推动微博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结果导向来看,现阶段微博的策略效果显著。公开数据显示,微博2021Q3月活跃用户(MAU)再创新高,达到5.73亿。预计微博的“热社交”也将发挥出强大的后劲,同时吸引并留住用户
中概股回归香港逐渐成为一股浪潮。今年以来,百度、哔哩哔哩、携程等多家公司纷纷回归港股。在中信证券早前的预测中,未来三年港股市场将迎来约40只中概股的集中回归。微博的回归并不意外。
作为内容平台,始终是主要市场的用户和投资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微博锚定的“热门社交网络”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体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微博中海量内容所沉淀的社会资产,可以随着内容提供者的不断投入和需求,逐渐将原本薄弱的社会关系转化为强大的信任关系,实现社会资产的“长期化”,从“流量池”到“信任池”,从“爆人气”到“回归常态”。这是微博不会被其他平台取代的关键。
基于以上独特性,微博的价值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比如微博就是很多新品牌的渠道选择。借助微博,新品牌可以迅速走红,破圈。或者在微博的高效沟通、兴趣捕捉、社交资产下,“旧”的东西总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比如今年预计人气有限的东京奥运会,在微博的运营节奏下,互动量较上一届增长了143%,话题阅读量增长了221%,微博也实现了7-8月的用户和流量双高峰。这些都是华语世界以外的投资者不容易实现的深层价值。
内容平台已经持续了12年,其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性还没有被正确感知,自然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感知,这也是大多数中概股被低估的原因。回港后,微博有望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持续发展和业绩验证过程中,估值将逐步向上修复。
从宏观角度来看,微博回归港股市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美股《外国公司问责法》落地带来的潜在政策风险,进一步增强其抗波动能力。同时,公司将获得新的融资机会,增加更多的内容和渠道。
道和商业变现场景拓展,增加流动性和知名度。事实上,过去考虑上市环境包容性,流动性等多重条件,大量优秀的中国公司选择在海外上市,但一方面中概股在海外价值往往被低估,另一方面同一板块大量国内公司聚集在境外市场,导致国内丧失了相关领域定价权,中概股大规模回流之后,定价权有望逐步收回,包括微博在内率先回归的优质公司有望更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