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PPI同比上涨13.5%。1-10月,平均PPI比上年同期上涨7.3%。从同比来看,今年PPI的涨幅一直在上升。1月份PPI同比涨幅仅为0.3%。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较9月份0.7%的同比涨幅高出0.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0月份,受国际输入因素影响,国内主要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PPI增速持续扩大。同比来看,PPI上涨13.5%,环比上涨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涨幅为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门类中,10月份价格上涨36个,与上月持平。主要行业中,煤炭采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达28.8个百分点;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和煤炭等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涨幅在12.0%至59.7%之间,同比增长3.2%至16.1%。以上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80%。
从数据对比来看,今年PPI和CPI的“剪刀差”继续扩大。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周敬通表示,PPI是先行指标,CPI是滞后指标。一般来说,PPI和CPI有两个季度左右的时滞。未来不仅要关注高PPI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还要特别关注中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因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带来的成本上涨,还要关注CPI的潜在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方面,10月份CPI上涨是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成本上涨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降幅较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4.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新鲜蔬菜价格上月下跌2.5%,至上涨15.9%。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对经济观察网表示,9月下旬、10月上旬,临近国庆,规模化养殖场大量集中,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市场供应充足,生猪价格大幅回落。猪价跌至低点后,以东北为首的散户抵制抛售,屠宰企业难以收购。此外,规模市场提价,猪价触底波动。展望未来,11月猪价调整幅度可能回归理性区间,供需博弈态势可能加剧,猪价可能正在巩固,整体均价可能高于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