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立五年,获得脱贫最高集体表彰。为什么年轻的品多多要大力发展农业?
2月10日,全国扶贫总结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扶贫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目标。被先进集体表彰脱贫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三家,分别是平多多、阿里、美团。其中阿里成立20年,美团成立10年,品多多成立才5年。青年平多多揭示了其快速成长过程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背景及其与扶贫的密切联系。
在行业属性方面,有两家民营电商企业入选全国扶贫先进集体表彰,展现了电商行业在帮助中国战胜贫困中的作用。其中,少年平多多,在短暂的执业时间里,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
2020年,将是全面战胜贫困的一年。此前,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的上海迅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多多)于2020年10月17日荣获国家扶贫奖“组织创新奖”。
自五年前成立以来,品多多以互联网的最高速度走过了快速成长、上市和坚定战略目标的道路。农产品作为拼多多的基础盘,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拼多多关注的焦点。围绕农产品上行扶贫脱贫这一新的消费模式,实现产品和技术创新,是品多多的战略重点。
根深蒂固的农业基因
对于品多多来说,购买方式最早的初衷是农产品的向上运动。
品多多通过“拼”模式,试图将中国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需求,比如你今天买一斤苹果,他明天买一斤梨,在短时间内汇聚成同质需求,从而突破中国农产品长期的“多对多”限制,走上云集约化、规模化的新路。
2018年,品多多推出了以“多多果园”为代表的扶贫产品,将平台近7亿用户的游戏和娱乐需求与扶贫、支农结合起来。平台用户在品多多客户端虚拟果园种植树苗,通过社交培育果树。果实成熟后,他们可以收到平多多送来的免费扶贫扶农果实。
截至2019年底,多多果园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每天送出200多万斤扶贫扶农水果,大部分购自“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户收入由平台核保保障。
可以说,农产品是品多多互联网基因的核心部分。扶贫和农业是拼多多的主旋律,这其实和中国互联网反贫困运动的节奏是一致的。
回顾脱贫的时间线,2012年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地向贫困宣战,以现行标准让近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在农业、农村、农民等领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引领我国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所依托的移动、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设计层面逐步完善。
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的转折点,基本决定了后续的互联网地图。今年,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全面铺开,“真实网络”(道路)和“虚拟网络”(网络)延伸到960万个角落到201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可绕赤道100圈。有条件的城镇和村庄实现了100%使用硬化道路和100%使用公共汽车。同时,我国行政村连接光纤和4G的比例超过98%。中国在农村地区建设了13万个光纤网络和3.7万个4G基站。
到2019年底,中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55万多名建制村村民可以不出家门接收邮件包裹。他们也可以向全国出售他们的农产品。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只有832个贫困县收到39亿件快递。
国家为农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真实网络”和“虚拟网络”,这两个网络惠及所有人。没有党和国家在农村前所未有的资源投入,路上跑的货应该慢几倍,贵几倍;互联网公司的覆盖面应该已经缩小到三分之一,规模缩小了十倍;9.9元一包根本不可能送.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发达的电子商务。
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完成移动互联网战略迁移,微信成为国家级应用。今天头条开始孵化一系列产品线,很多都是农产品创办的。
这时,对于电商行业,阿里巴巴和京东很早就在农村发起了墙绘大赛。“想要好的生活,就尽快去淘宝”“靠劳动发家,靠京东让家人节俭”,在短时间内传遍了全国10万个建制村。然而几年后,这里的市场属于品多多,它从来没有画过口号。
原因是,在2015年底平多多成立之前,中国互联网公司一直试图在农村市场取得一些收益。而这些口号和方案,很多都是停留在一线二线消费的思维上,根本没有在下沉的市场引起多大的波澜。
很多企业不了解“拼多多”与下沉市场的关系,或者无法模仿底层逻辑。阿里巴巴和京东专注于工业品低迷,希望把农村市场发展成新的增长点;并且争取更多地关注农产品,希望依靠农业实现电商突围。前者是向农民卖东西,后者是帮农民卖东西,信任感和依赖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拼多多诞生前,中国的农产品电商已经历经几轮的发展。很多地方花钱搞培训、做物流园区,号召农户学电商、开网店,但是绝大多数人“入网”了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人购买自己的农产品。
作为以农产品起家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试图一步步解决农产品生产侧与需求侧对接,持续提升流通侧效率的问题。
培养10万新农人的脱贫农商
创立5年以来,拼多多的农产品成交额一直得以保持年10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拼多多全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其中农(副)产品达到1364亿元,所占比例在电商行业遥遥领先。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交易额预计将突破2500亿元,进一步奠定中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地位。
技术是拼多多践行农业策略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拼多多结合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基于开拓性的“农地云拼”体系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
拼多多的农产品上行版图也覆盖到了最偏远的地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商家数量达36万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58%;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0%。其中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地区的商家数量超过15万家,较上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13%,这成为拼多多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有利条件。
在“农地云拼”体系增量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扶贫助农也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拼多多的农产品上行体系的演化过程,除了依托产品和技术体系的创新,也扎根于乡村,希望从人才、产业利益上实现全面造血式助农。
2015年,拼多多通过农产品集聚了第一批种子需求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稳定各产区的优质供给。平台提出了“新农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下的合理利益分配,引导受过高等教育、了解互联网的新型职业人才返乡创业。
拼多多的新农人在很大程度上担当着各产区电商拓荒的角色,做了很多新基建的工作。他们一方面对农产区的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等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梳理整合,为区域农产品规模化上行打下地基,另一方面也作为地方致富带头人,吸引更多农民加入电商大军的行列。
基于此,拼多多深入推进“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因地制宜、因时施策,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探索科技扶贫应用+创新产业扶贫产品”的完整体系,让脱贫模式规模化、可持续。
拼多多于2018年创立“多多大学”,建立线上线下两条专业性“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截至目前,“多多大学”的线下课程已经覆盖21个省份,培育本地学员6700多名,直接引导店铺超过3900家。在此基础上,平台将各地区的线下课程,通过线上大规模推动,累计触达49万扶贫产业经营者,覆盖全国所有的贫困地区。
根据农村电商人才报告显示,2025人才缺口将达350万。拼多多看中了这部分的潜力。截至目前,拼多多平台已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但对未来的350万缺口来说,这个数量还并不饱和,拼多多正在做的事,是将农业变成吸引年轻人的创业赛道以深挖这个领域的人才资源。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随着“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临近,三农发展愈发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三农”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源将投入到广袤的中国农村地区,推动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实现更加稳定的长远发展。
从拼多多的各动作及高层发声来看,这个年轻的新电商平台希望通过需求、流通、生产的一步步革新,重塑的农业产业的链条,用每天千万级的订单、每年千亿级的新增市场,继续为农业创业创造海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