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362亿元;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专家表示,虽然社会融资总体增速低于预期,但表内贷款仍相对较好。7月份社会福利下降主要是地方债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原因考虑基数问题,三季度社会福利增速可能不会明显回升,预计下半年社会福利会逐渐见底。
地方债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社融主要“拖累项”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曲庆表示,7月份社会融资减少主要是由于地方债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所致。“总的来说,表内贷款还是不错的。社会融合低于预期,或者意味着后期地方债会更频繁;此外,考虑到目前信贷需求的受挫,如果最近地方债务加速,社会福利可能会逐渐见底。如果考虑基数问题,三季度很难大幅反弹,更多的是底部。”瞿青说。
不过,多位专家告诉记者,考虑到社会融资增速的转折点越来越近,目前处于“触底”状态,预计进入四季度后将企稳反弹。为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刺激有效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后续货币政策有望有前瞻性和渐进性调整。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社会福利增速被快速压缩,目前已接近疫情前水平,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麒麟判断,社会福利进一步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受基数等原因,今年四季度可能会再次上升。
M1、M2双双回落 经济活动略有降温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9%,增速双双下降;社会融资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具体来看,7月末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2.4个百分点,与5月份增速持平;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6和2个百分点,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流通货币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表示,同比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商业活动降温,房地产市场活动降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M2同比下降的实质是存款放缓。周告诉记者,7月是纳税的大月份,个人和企业纳税后相应的存款会下降;同时,国内信贷环境趋紧,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活动下降,银行表外业务活动持续收缩,影响了货币衍生能力。总体而言,M2同比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贷款数据也能反映国内信贷环境的变化。专家表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5亿元,但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呈现小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