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底捞被曝在包间安装摄像头,全程记录消费者言行
观察员餐饮企业应履行告知消费者的义务,给予消费者选择私人用餐的权利。
据报道,知名餐饮品牌北京海底捞大部分门店的包间都安装了摄像头,全程记录消费者的言行。
是很多消费者看了新闻后的第一反应。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保证就餐活动的私密性是选择包间消费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包间内的就餐行为,包括谈话内容,被店铺的摄像头记录下来,“坐在大厅里和吃饭有什么区别?”
在酒店的包间安装摄像头并不少见,但如果不注意的话,消费者往往不会注意到包间内没有“内部监控”等相关提示,很少有服务员会主动告知其存在。而餐厅也有他们的道理。一方面,商店害怕“东西少”。如果有东西丢了或者被消费者掉了,可以通过监控轻松找回;另一方面,店家害怕“很多东西”,比如锅里出现异物,监控也可以方便查找原因。
比如2018年9月,倪说在深圳海底捞某餐厅吃了疑似卫生巾的异物,索赔100万。警方介入调查后,承认是自己放的;同年11月,郭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放进海底捞火锅,索要500万元,被判敲诈勒索罪。
类似的经历也成为很多火锅同行的关注点,火锅店包间安装摄像头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餐厅。但是消费者没有理由吐槽。
与大堂不同,包间是相对私密的空间,通常是亲朋好友或伴侣之间的社交活动。这种隐私符合《民法典》中对隐私的定义,即“自然人不愿意知道的私人空间、私人活动、私人信息”。
根据《北京市餐饮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大中型餐饮企业应按规定在营业场所的相关场所设置图像信息采集点,并设置显著的提示信息。但是,以上地点不包括包间。其他地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涉及个人隐私的区域和场所,如娱乐场所的包间等,禁止使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回到报告上来,在没有消费者个人信息主体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这些私室摄像头总是存在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提供和宣传信息的风险。但是消费者无从得知酒店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否明确合理,更不用说是否局限于达到目的的最小范围。
那么,如何平衡酒店和消费者之间的这种隐私矛盾呢?
就酒店而言,应履行告知义务,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赋予消费者选择私人用餐的权利。毕竟没有一家酒店做到了垄断,消费者有选择。如果明知有摄像头却选择在包间吃饭,说明消费者作为信息的主体选择了转移隐私权。在这种“知情同意”模式下,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但现实中很少有酒店会提前告知,包间里也没有明确的提示。这无疑是对隐私的侵犯。
说到底,酒店包间能不能装摄像头,应该是有标准的。安装的话必须履行告知义务,消费者的基本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