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宋清辉:央行的流动性恢复表明政策趋于“稳定”
对于未来央行操作的关键点,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或是稳字当头、不偏不倚,进行一系列中性操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字必然贯穿全年。此次央行净回笼资金,并不一定代表新一轮“紧货币”过程再度启动。
央行回收流动性显示政策趋向“稳字当头”
2月18日,牛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很少带回超过2600亿元的流动性。
根据央行公告,春节后现金逐步返还。2021年2月18日,央行推出2000亿元中期贷款(MLF)操作(含今日到期的MLF展期)和200亿元逆回购操作。随着2月18日到期的2000亿元MLF和2800亿元逆回购,这一操作实际上是在回收流动性。
其中2000亿元的MLF期为1年,中标率为2.95%;200亿人民币逆回购期7天,中标率2.20%。
据了解,前几年春节前,随着银行投放现金的压力越来越大,央行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释放流动性,确保银行体系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春节后,在现金返还银行系统的过程中,央行会通过流动性工具到期回收的方式相应地提取资金,避免流动性过剩。
由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特殊情况,央行的操作与往年不同。今年春节前,央行没有减持RRR,没有使用临时RRR减持工具,没有提前进行MLF操作,甚至逆回购操作也不大。据统计,今年春节前一个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操作累计净投资不足3500亿元;春节前两周,央行已转向公开市场提取60亿元。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节日是一反常态的“紧”,“主要还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波动,稳定市场预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记者分析原因称。
资金撤出是否代表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变?宋清辉指出,不能够简单地通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等指标判断货币政策的走向,而是应该关注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因此资金回笼并不完全代表货币政策全面转向。
中信固定收益认为,春节前资金的意外波动主导利率上行,春节后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缺口,预计资金将保持紧张平衡。货币政策还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所以目前不用担心货币政策的变化,注意短期操纵的节奏。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再次导致银行间存款利率回归MLF操作利率。
记者注意到,央行在《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对理解货币政策操作进行了指导。有两个核心点:第一,判断短期利率走势的关键是看政策利率有没有变化,不要太在意公开市场操作的次数。操作次数的变化不代表政策利率的变化;第二,观察市场利率要注意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而不是受短期因素干扰的时间值。
此外,在市场担心货币紧缩的同时,关于货币政策走向的讨论也在升温。
央行的流动性复苏表明,该政策趋于“稳定”
根据分析,货币政策是稳定的,政策利率是关键的指导方针。未来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的波动可能会加大,目前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大幅收紧。
记者还注意到,近期高层声音明显释放出“稳定杠杆”的信号: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在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精确、合理、适度,坚持稳定原则,不急转弯,把握政策的时效性,处理好经济复苏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同时,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底的246.5%攀升至2020年的270.1%,增长23.6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3.9、7.2、3.6和-1.1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央行操作的重点,宋清辉指出,要稳定、公正地开展一系列中性操作。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稳定”二字必须贯穿全年。央行净提资并不一定意味着新一轮“货币紧缩”进程又开始了。原标题:央行的流动性恢复表明政策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