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电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平均成交价超过每单51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不到欧盟碳交易价格的八分之一,我们国家碳排放是免费发放,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参与这个交易市场,可以看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4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来源:主办方提供
范一飞称,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负责进行资金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大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投资跨周期研讨,风险跨周期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
在范一飞看来,既有的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同时,碳市场建立要考虑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为形成有效碳价格要严格遵行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碳配额一级市场是拍卖型市场,政府可用拍卖配额收入支持高碳行业和地区进行转型。
第二,封顶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中国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占比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碳峰值及配额分配。
第三,处理好拍卖档期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碳配额拍卖价格过低,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信号,拍卖价格过高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衰退,因此也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第四,完善市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延伸品,提高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金融市场监管规则,也应该适用于碳市场。
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范一飞指出,虽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投资人培育、对接国际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中间机构规范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在谈到中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范一飞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
一是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在激励政策方面,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以及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监管等。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积极促进市场建设,推动ESG投资与固定收益产品相结合。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二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最终我国能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基础上,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绿色债券标准,助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继续强化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环境信息披露强制性和规范性,建立强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覆盖各类融资主体,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此外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四是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间机构的桥梁作用。继续规范中间机构行为,开展对评估认证机构的备案,通过市场化评议和业务质量交叉检查等方式,推动评估等认证行业的标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