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以高储蓄率著称,但在过去的10年里,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从18%上升到50%以上。从“存钱”到“借钱”,中国人的债务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信誉与负债
个人债务的历史并不长。1949年,一个美国商人在纽约的一家餐馆吃午饭,但是当他结账的时候,他发现他忘了带钱包。值班经理很了解他,破例同意在客人的账户上签字,解决了他的尴尬。然而,这位美国商人发现了商机,创造了一种短支付卡,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信用卡的前身。
不难理解,支撑个人负债的是个人声誉。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客户的信用水平决定了他的负债金额和债务风险;对于个人来说,名誉扩大了个人财富的上限,可以追求更高的个人价值。
债务不是富人的专利。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的尤努斯教授认为,“贫穷的根源不是懒惰或智力不足,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乏资本。”从1976年到1979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国的乔布拉村进行实验,用自己的担保人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这个实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名借款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普惠金融”的由来。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贫穷不仅仅是缺钱,还包括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负债已经成为现代人应该享有的一项权利,用个人名誉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错。
非理性负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金融活动都会面临人性“非理性”的考验,负债也是如此。理性适度的负债对个人有帮助,而非理性负债容易导致人陷入财务危机。个人负债是否合理,通常以居民杠杆率来分析。一般来说,我们通常用家庭债务/GDP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杠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