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7月,储蓄国债利率再次下降,那么储户值得购买吗?
7月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官方公告。7月发行的第五、第六期电子储蓄债券,每期最高额度200亿元,合计400亿元。固定利率一年支付一次利息,但利率分别只有3.4%和3.57%,比之前的利率低了0.4个百分点,下降了10%,这意味着储蓄债券的利率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这是储蓄债券近年来第二次降息。上一次降息是在2020年8月。2019年之前,储蓄国债利率还是比较高的,3年4%,5年4.27%,但好景不长,这种情况只持续了几年。根据储蓄国债的分配规律,每年3月到11月应该有一个分配计划。但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第一次分配推迟到了8月份,但这次利率也下降了,三年期从4%降到了3.8%,五年期从4.27%降到了3.97%,分别下降了5%和7%。
与2020年降息相比,储蓄国债10%的降幅相对较大。为什么储蓄率降低了,降幅这么大?这主要与我国国债利率的定价方法有关,即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通过竞价方式确定。目前,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中有包括6家主要国有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每一轮储蓄国债(电子和凭证)发行前,财政部都会召开招标会,承销团成员投标报价各自的承销价格,然后综合加权得到一个平均值作为发行价格的参考标准。
此外,还应考虑储蓄国债的供求关系,即供大于求时,价格可能降低,供大于求时,价格可能提高,这也包括国家对公共债务的需求程度。
同时也要参考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和记账式国债利率走势,即如果利率过低,可能会出现被冷落无人问津的情况,导致招聘不尽人意或失败;但如果利率过高,存款可能会“动”起来,推高融资成本。
因此,通过对以往发行规则的分析,储蓄国债的利率普遍高于同期整存整取利率,低于大额存单利率。6月21日,自自律机制利率上限实施以来,银行存款下降幅度相当大。以三年期定期存款为例,调整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为3.85%,调整后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最大涨幅为50bp,达到3.25%,降幅为15.6%。调整前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为4.125%,调整后变为3.35%,降幅18.8%,一次性两位数下降,历史罕见。
因此,根据储蓄国债的定价规则,3年期和5年期利率分别为3.8%和3.97%,分别下调至3.4%和3.57%,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下跌10%左右也是接近市场的正常反应,需要理性对待。基本上可以理解,如果下次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储蓄国债也会以同样的速度下调。
其次,只谈收益不谈风险,无异于“耍流氓”。我们承认储蓄债券的利率有所下降,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环顾同风险等级的金融产品,我们发现储蓄债券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储蓄债券是一种风险非常低的“R1”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低于存款风险,更不用说货币基金了。
存款利率降低后,门槛提高了
同时,储蓄债券只要持有超过6个月,就要靠档案来承担利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会按照当前利率计算利息;货币基金虽然风险低,但7天年化收益率3%左右,真的很尴尬。它唯一的优势就是超强的流动性。
有人说,即使是存款产品,一些小微银行的五年期也能达到或超过4%。这个我无法反驳,因为我不是说要求大家都喜欢储蓄债券,只是帮助喜欢的人或者会投资的人理清思路,放下烦恼。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投资理财从来都是免费的,能低风险高回报投资的人一定会祝福你。但是,不要忘记,异地存款的禁令正在逐步增加,这使得非本地储户很难购买。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一再强调利率的合规性。愿意加息的银行正在玩火。如果你想让人们知道,除非他们什么都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他们会被董事会打击,但大多数买家最终都是储户,因为银行通常先拍他们的胸脯,然后他们只会拍屁股走人。不信你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