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消费者协会:不要盲目“为节日消费”
临近春节,消费是必然的,理性消费尤为重要。2月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提醒,提醒消费者加强疫情防控,文明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或购买囤积。连续三天,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系列节前消费提醒,强调消费者在春节期间按需购买时无需囤货,理性应对商家的各种促销行为,不“节消费”。
严控必需品价格
年货价格关系到春节期间消费的稳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价监竞争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消费者在北京过年放心。《通知》强调,要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和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在新的一年的基本生活需求。
具体来说,将加强对米面油、肉类、鸡蛋、牛奶、蔬菜和水果等日用品的价格监测和监管。对于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较快的,将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价格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秩序。加强对网络平台推广行为的监管,督促平台企业规范明码标价行为,重点打击虚假原价、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等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至于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各方都在努力稳定物价。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新发地时了解到,从1月份开始,新发地正在增加大豆、辣椒等南方蔬菜,以满足北京市场的消费需求。新发地为了稳定价格,保证消费者能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对土豆、洋葱等12种常规蔬菜设定了限价。
与此同时,远足和景点的商店价格需要稳定。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外卖平台履行价格承诺,开展全额降价、发放红包等活动。严格查处景区门票不执行政府定价和免票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景区门票明码标价。加强行政指导面试,倡导住宿餐饮企业诚信经营,狠抓文化娱乐市场价格。
《通知》指出,要重点加强对各种价格收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人民的获取感和幸福感。加强对小客车免费政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交通通信优惠政策、铁路、民航退票改签政策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落实优惠政策、不履行价格承诺的违法行为,不得随意改变价格优惠政策适用条件,做好事。
看清条款理性办卡
随着春节的临近,商家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吸引消费者集中办理卡或储值。北京消协指出,消费者要警惕办卡风险,不要多收费。春节期间,是美容院、餐饮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办理预付卡的高峰期。商家往往利用机会,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长期办卡。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预付费消费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申请预付卡后,商家要么暂停营业,要么滚钱,要么设置霸王条款,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春节期间,许多商家可能会推出各种预付费充值活动,吸引消费者申请卡。在这方面,消费者必须结合企业的信誉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来处理。办理预付卡时,不要一次性充值金额较大,尽量与商户签订书面合同,并认真审阅合同条款,明确使用范围、有效期、功能、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不盲目“为节消费”
北京消协表示,消费要文明理性,避免囤积浪费。节日期间,面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应结合实际需求,不要盲目跟风或购买囤积,不要接触野生动物,不要购买和食用相关部门禁止的来历不明的食品。在网上消费时,要选择合格的正规商家,仔细查看对产品的评论,不要在没有平台的情况下进行私下交易。不要相信直播带货的宣传,不要因为主播营造的“哄抢”氛围而冲动。
今年春节黄金周,各种年货将成为商家推广的重点产品。面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消费者要保持睁大眼睛,保持理性,避免陷入虚假折扣和低价诱惑的“套路”。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或电商平台,注重商品的品质和特色,不过度追求奢侈品,不盲目“省钱”。
另外,购买时选择信誉好的网店或超市,不要购买没有厂家名称、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工厂地址的“三无”产品;第二,要按需购买适量的年货,避免过度囤积造成的变质浪费。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并采取外包装消毒等预防措施。烹饪时要彻底煮熟;第三,要认真阅读食品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重要信息,科学保存,及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