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头衔:上海金融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银行资金结构将来可能会调整
每个记者:张守林每个编辑:廖丹
金融业如何在“十四五”计划下发挥实力,是曾刚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2月24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技术创新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
他认为,未来需要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入产业金融,但商业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抵押贷款为主的信贷,而是基于情景的金融模式。基于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深化产业金融的发展。
图片来源: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制造业升级需要大量资金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定位,即回归源头,服务实体经济。这意味着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寻求发展空间时,首先要看实体经济是干什么的,看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战略方向。
曾刚认为,首先,“十四五”计划草案把科技自力更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当然意味着支持科技发展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意味着制造业升级等方面,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助力,对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热点和空间。因此,曾刚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投放结构,未来可能出现调整。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有很多内容跟金融有关,金融本身也是生产要素,即资本要素。而其他要素的市场化机制形成和完善,也会引导资金要素变化。
在曾刚看来,改革的因素可能会对最直接的就是资本要素改革,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业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达到最终水平,未来还会进一步推进。
此外,土地要素市场化对金融业尤其是农村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许多地方都进行了试点,这对刺激农村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至于数据元素,这个市场会怎么样?曾刚认为很难看清方向,但它值得高度关注。如今,数据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如何定义数据元素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如何控制元素的使用范围,目前还不清楚。因为这个市场还在从零开始培育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底层机构。
然后是农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形成我们新的投资重点。在推广过程中,这些对财务也有巨大的影响。
金融技术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
在金融体系建设方面,曾刚特别重视“建立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部分,其中提到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包容性。
曾刚指出,这特别强调金融技术,但强调金融技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在增强金融普惠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概括了其主要创新方面。
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曾刚认为,“十四五”期间将在四个重要方面做出努力。
过去几年,在第一是产业金融。,中国金融机构提高杠杆率的主要方向是个人领域。这一点在银行新增贷款中可以看得很清楚,零售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幅减少,制造业尤其是较好企业的信用风险不断下降。曾刚认为,接下来,更多的金融资源需要流入产业金融,但在业务模式上不再是简单地以抵押为主的信贷投放,而是场景金融的模式,基于数字化场景,以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来加深产业金融的发展。和曾刚判断这一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第二是普惠金融。将进一步依托产业链情景,拓展上下游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服务器
搜狗目前的资本市场上,科技创新板持续发展,为投资退出提供了非常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往投贷联动和银行与其他类型机构业务联动的空间越来越大。曾刚表示,未来,科技创新水平将逐步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和生态,这也是对技术的高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