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准2021郭磊:顺风逆流寻找确定性|全景洞察
编者按:
年末总结展望。
2020年持续了一整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但率先控制疫情并稳步恢复生产的中国却成了全球资本的避风港。虽然上证指数的表现平平,但围绕医药、科技、消费三大主线的股市却频频出现上涨趋势,可谓波澜壮阔的牛市。这也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正在从“散户”向“机构”转变。
在大家记忆深刻的今年即将过去之际,全景卓识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年底联合推出了 《前瞻2021》 专题,希望通过与宏观专家、私人投资者和中国顶级证券分析师的深入交流,勾勒出“十四五”之初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并在明年注册制度全面实施时,在中国资本市场寻找更多确定的投资机会。
202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验。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肺炎突发影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滑,产业链和供应链流通受阻,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幸运的是,中国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疫情的影响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积极基本面。2月,经济实际底部形成,全年经济走势逐渐增强,月度经济数据明显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政策是稳健增长的投资组合,积极财政政策包括3.6%以上的赤字率、3.75万亿特别国债、1万亿特别国债;前10个月,社会福利增长率达到44.5%。
2021年也是特殊的一年,恰逢“十四五”第一年。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复苏的必要支持,在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政策的时间效率”。经过2020年的特别复苏,我们有信心2021年经济会更好,而“后疫情经济”的进一步趋势特征以及政策是否会趋同,尤其受到市场的关注。
最近,全景卓识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研究第一名和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郭磊认为,2020年经济好转,政策宽松(顺风顺流),市场对“长期”的容忍度会更高;2021年经济好转,政策趋同(顺风逆流)。前者会导致资本的机会成本增加,后者会导致资本的风险溢价增加。资产选择需要更加注重短期的确定性。
郭磊认为,2021年的政策趋同主要是为了防止紧急宽松的溢出效应,主线将成为“稳定杠杆”。从财政空间、货币供给、金融政策三个维度来看,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金融政策的三个传统敏感领域(房地产、地方融资和影子银行)也将比2020年更加谨慎。
2021年,经济将继续复苏。郭磊认为,疫苗将是第三轮脉动的助推器,疫苗市场将带动服务业修复、全球贸易共振和制造业补货。他还认为,双循环将对“十四五”计划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五年,理解双循环的两个重要支点是都市圈建设和产业链升级。
以下是书面记录:
从“逆风顺流”到“顺风逆流”
http://www.sogou.co
在过去的三年里,在全景卓识:,2018年是经济低迷时期,而金融去杠杆化和整体流动性实际上正在收紧。我们把2018年总结成两个字,叫“逆风逆流”;2019年政策明显宽松,但同时经济压力依然存在。这是典型的第二种组合,称为郭磊:逆风和下游“;2020年是非常难得的组合,全年经济都在涨。但由于经济起点相对较低,受疫情影响,政策保持宽松基调,上半年货币政策,下半年财政政策,所以我们称之为“顺风顺流”。2021年,又是一个组合。我们判断经济会继续好转,但同时政策会趋于趋同。按照我们的框架,可以称之为“顺风逆流”。
”
关于http://www .搜狗.com的政策,目前市场更关注货币供给。未来增速会不会放缓?
今年,由于明年政策主线“稳杠杆”疫情的这种影响,它相当于一个特殊时期。那么我们国内宏观杠杆率同期应该会出现明显反弹。我们估计明年杠杆率会再次企稳,也就是明年整个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稳定杠杆率。那么基于稳定杠杆率这个大目标,首先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一定程度,其次金融政策等一些敏感领域需要一定程度的调控,所以杠杆率这个目标应该主要影响整体货币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明年不会出现类似2018年那样的严重去杠杆化。
除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还包括金融政策。金融政策一直有三个敏感点,即房地产、地方融资、影子银行。明年这三方面的政策走向和政策细节值得关注。
全景卓识:
郭磊:对2021年的资产配置有什么建议吗?
2021年,当未来五年:都市圈建设和产业链高级化整个宏观投资组合变成顺风逆流时,我们估计整个市场可能更注重短期的确定性。比如中国还处于一轮通货膨胀复苏过程中,工业品和一般消费品的价格弹性不断扩大。我觉得这是一条从上到下都能看到的宏观线索。其次,明年,疫苗落地后,全球贸易应该会有复苏,所以海外国家将面临对中国制造第二阶段的需求。我觉得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http://www .搜狗.com的需求侧改革和双循环,如何看待对经济和投资的影响?
过去,我们在全景卓识:的供应方是减少产能和保护环境,并通过金融去杠杆化提高金融适应性。本质上是优化调整现有资产。
在未来的需求方面,我们将追求增量驱动力,包括进一步开放消费和优化投资,然后我们可能同时采取一些影响整体经济的方式,如进一步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所以我理解需求方其实是和供给方这样有效的合作。
如果是双循环,我理解它其实包含了两个内容,是内部循环的一个环节。中国要形成内部统一的大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开放内需;另一个内容是部分外循环,增加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以更高的附加值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链的现代化和先进的产业基地。所以如果两者加在一起,对于未来五年的两周期来说,可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概念。
前者,我个人更关注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建设,因为它在未来会对扩大内需和开放需求增量起到引擎作用。后者主要是整个科技产业链的突破。我觉得未来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期间这样的相应政策,包括五中全会提到的未来对基础研究的税收优惠。
随着今年郭磊:疫情的爆发,整体宏观经济研究框架有什么变化吗?
在今年的全景卓识:,中国经济在2月份几乎达到低谷,在海外几乎是4月份,所以从第二季度开始的整个经济过程被称为复苏,但实际上与传统的复苏有很大不同。
想想看,所有国家都在从一个深度负增长中爬出来,不管处于哪个周期的哪个阶段,在同一个周期里都有这样的共鸣。
第二,所有行业,无论是周期阶段,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基础设施到房地产,从出口到内需,基本上都处于疫情后恢复过程中。导致经济多元化。
第三,全球供给很可能只有疫情过后才会平衡,所以可以看到出口基本都在飙升,几乎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我们的出口行业,需求比较刚性,整体产能在不同国家之间有交融效应。
份额是有变化的,这些因素其实都不同于我们研究经济的传统短期框架。所以就宏观分析来说,新现象的不断出现确实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观察一些新的特征,然后对理论框架做一些补充和修正。
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