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SOHO中国宣布,黑石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投资SOHO中国有限公司,以获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份,SOHO中国将继续在港交所上市。
但在成交价格方面,236.58亿港元(约合30.47亿美元)的售价,是一年前40亿美元成交对价的7.6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解围SOHO对潘石屹来说是一种止损行为。就黑石而言,它已经找到了抄底的机会,下一步将继续增加头寸,以布局中国商业房地产。
黑石集团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收购SOHO中国的控股权。图为SOHO中国八大金刚之一李泽SOHO。新京报记者王佳宁照片
黑石赢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
6月16日,有消息称黑石集团计划以3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将SOHO中国私有化,交易将于本周尽早公布。同一天晚上,SOHO中国正式宣布,黑石集团子公司双城控股二有限公司将以每股5港元的价格,以现金对价最高236.58亿港元(约合30.47亿美元)收购SOHO中国已发行的全部股份(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拥有的股份除外),以获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
本次要约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份,SOHO中国将继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同时,黑石计划维持SOHO中国现有的主营业务和管理团队,与现有控股股东共同支持和加强公司的业务发展。
受此消息影响,SOHO中国于6月17日复盘,开盘25.26%至4.76港元,盘前成交额达2.81亿港元,SOHO中国总市值约237.1亿港元。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3.8港元,根据该收盘价计算,该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97.6亿港元。
事实上,对于黑石收购SOHO中国的消息,业内并不感到意外。6月15日,SOHO中国暂停在香港交易所的交易,等待内部信息的公布和根据《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做出的公告。当时业内人士猜测,停牌将再次涉及资产交易。
对此,知名房地产分析师严跃进指出,类似的收购一般符合黑石和SOHO中国的利益。从黑石的角度来看,一直在国内寻找高品质的商业写字楼物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收购谈判,收购成本价也比较低,就是收购成本降低。就SOHO中国而言,过去也有类似的私有化传闻,但没有实现,也不排除私有化有相应的困难,所以这次保留了HKEx的上市资格。同时,在疫情的冲击下,SOHO中国和黑石也返还了大量资金,有利于SOHO中国现金流的稳定和后续新投资业务的发展。
交易对价较一年前大幅缩水
其实SOHO中国之前也听过两次私有化的消息。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3月10日,有报道称,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协商将后者私有化,交易价格为40亿美元。2020年3月11日晚,SOHO中国宣布正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全面发售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
然而,五个月后,SOHO中国的私有化最终以“交易终止”的结果尘埃落定。时隔三个月,2020年11月13日,有消息称高淳资本已与SOHO中国进行初步谈判,将其私有化。根据当年香港私有化交易的平均溢价,高淳资本与SOHO中国的交易估值可能超过20亿美元。但事后有报道称,高陵资本无意将SOHO中国私有化。
2021年6月16日晚,SOHO中国正式宣布,黑石集团子公司双城控股二有限公司以现金要约方式收购SOHO中国全部已发行股份(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拥有的除外),收购价格为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对价为236.58亿港元(约合30.47亿美元),以获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
可见,潘石屹在一年多之后决定将SOHO中国卖给黑石。然而,236.58亿港元(约30.47亿美元)的售价是一年前40亿美元交易对价的7.6倍。
对此,通策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肖云祥指出,两家公司去年在私有化问题上有交集,但由于当时交易价格和时机都不成熟,收购无法继续,但双方的需求依然存在。作为世界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黑石的资产价值感不言而喻,一线城市的优质资产是其主要关注点。另一方面,早些时候,SOHO中国就有了离开市场的心思。如果黑石的出价成功,可能说明SOHO中国真的决定要走了。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主席柏文表示,潘石屹止损套现的态度非常坚决,商业地产流动性本来就差,疫情的长期趋势是反租金水平、满租率的不利影响,导致此次出售价格出现较大折让,这也是市场变化与形势所致,潘石屹也借此实现了“落袋为安”,可以说是一个“双赢”。
潘石屹为何执意“离场”?
公告显示,SOHO中国已发行股份约为52亿股,黑石集团将从控股股东要约收购28.56亿股股份,占发行股本约54.93%。转让完成后,黑石集团将成为SOHO中国的控股股东。而潘石屹以及张欣一共将保留4.68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00%,成为第二大股东。
值得关注的是,SOHO中国董事会目前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潘石屹和张欣,独立非执行董事孙强、熊明华和黄晶生。要约截止后,潘石屹和张欣将从董事会退任,黑石拟向董事会提名新的执行董事。
那么,潘石屹为什么执意离场?“过去两年潘石屹急于清仓SOHO中国套现,原因在于SOHO中国不再因业务拓展而有融资需求,但运营与维持SOHO中国上市公司地位的成本又不划算,因此清仓SOHO,也是一种止损行为。”柏文喜称。
柏文喜指出,与黑石的合作,对SOHO中国本身而言,是将实际控制人更换为一个无论在期限还是在成本方面,都更有资金和资本优势的机构,能够从更加长期的、跨周期的时间维度与更加广阔的空间维度上来发掘和培育SOHO中国的物业价值和运营价值,从而更有利于SOHO中国的长期与可持续发展。
潘石屹之所以选择离场,这或与办公楼租赁回报率低、赚不到钱有关。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SOHO中国实现营业收入约21.92亿元,同比增长约19%;实现税前利润约16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毛利13.9亿元,同比下降7.96%。
柏文喜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商办物业供求格局下,收益率无法覆盖同期以物业市值计算的银行贷款利息,盈利只能来自于物业价值重估的升值部分,“这个生意在财务方面是非常不划算的”。
除去疫情影响,实际上,办公楼整体租金回报率本就不高。潘石屹在丽泽SOHO举行的首批客户签约仪式上就曾坦言:“租金回报率我都不好意思说。”彼时,潘石屹指出,美国办公楼租金回报率接近4%,纽约这类城市甚至可达5%-6%,而我国办公楼的租金回报率偏低。”所以其策略只能是“先用较低的租金把企业吸引进来,等以后慢慢再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黑石接盘SOHO中国后,SOHO中国将继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此举在柏文喜看来,便于黑石更好地使用财务杠杆,也更便于其未来的并购与退出,乃至管理层的激励。
潘石屹选择离场或与办公楼租赁回报率低、赚不到钱有关。他曾坦言:“租金回报率我都不好意思说。”企业供图
SOHO中国早已“卖卖卖”
实际上,SOHO中国自2012年起开始从“销售”向“自持”物业转型。不过,2年后的2014年,SOHO中国便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按照SOHO中国公开披露的大宗交易情况,2014年至2019年的5年时间内,SOHO中国已经累计出售逾250亿元的物业资产。与此同时,SOHO中国并未在境内再购入新项目。
2019年,SOHO中国加快“卖卖卖”节奏。2019年6月28日,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将分批销售部分持有物业,预估总价值78亿元;9月30日,SOHO中国在公告中披露,作价7.61亿元出售旗下部分商业项目共计2583个地下停车位;10月22日,有消息称,SOHO中国旗下共享办公业务SOHO3Q中,有11个项目打包卖给筑梦之星。
截至2020年底,SOHO中国的主要投资物业只剩下“八大金刚”及银河/朝阳门SOHO。“八大金刚”系此前传言要“卖卖卖”的8个项目,包括位于北京的前门大街项目、望京SOHO、光华路SOHO二期、丽泽SOHO,以及位于上海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和SOHO天山广场项目)。
而在这几年,对潘石屹来说,他也似乎找到了人生新的爱好。从2013年开始,潘石屹就“开启”各种爱好:卖过苹果、出过书、办过摄影展,做过木匠、学过编程,还当过厨师……不过,在所有的爱好里,还是绕开了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
黑石或加仓布局中国商业地产
这起收购案的另一主角黑石集团,在业界有着“PE之王”称号,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管理的投资者资本约为1960亿美元,重点业务包括四类,即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信贷,被视为市场最受欢迎的基金之一。
进军中国10余年来,黑石频频出手,囊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及商办综合体等。比如,2017年,拿下新加坡丰树集团旗下上海怡丰城,后更名“维璟广场”;2019年,以4.8亿美元收购美国商业地产运营商亚洲分公司Taubman Asia Malls 50%的股份,该交易涉及中国两处商业地产——西安和郑州的熙地港购物中心。
而纵观几个黑石集团的投资案例,可以发现其大多数投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低价买入,经营、修复后高价卖出。
而黑石与SOHO中国也渊源颇深。2018年,黑石集团“挖”走时任SOHO中国总裁的阎岩,加入其亚洲房地产部任董事总经理。随之,SOHO中国与黑石的缘分就纠葛在了一起。
对此,优铺网董事长陈云峰指出,黑石和SOHO中国的合作延续了很长时间,之所以到现在才成功,是因为最近大宗资产整体在提价,黑石找准了一个时机抄底。而SOHO中国物业的位置不错,在设计、管理上也都有特点,并且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北京这两个最重要的城市,比较有上升空间。
“黑石收购SOHO中国,在我看来,不只是收购了现在的物业,也可能要借SOHO中国,进一步在中国布局商业地产。”陈云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