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沃尔玛:15“负面”纠葛,零售巨头终究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
超市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购物场所,关系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似乎离不开超市,因为无论缺少什么,总有你需要的东西,或者怎么叫超市?所以每天都有“超市是你的家,想拿什么拿什么”的口头禅。言下之意是,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钱,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是,在超市取代过去配送模式的30年里,恐怕曾经世界首富的山姆沃尔顿也想不到,创立于1962年,经营了近60年的沃尔玛,有一天还会面临日落黄昏的结果,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随着近年来所谓的新零售、电子商务和直播模式的激增,社区购买在2020年开始流行。首先,大润发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尽头,而与大润发同名的家乐福、好又多、乐天等连锁品牌可能日子不好过。2008年,法国品牌家乐福在火炬传递中被中国人讨厌。近年来,大润发被阿里巴巴收购,但未能重回昔日辉煌。5月14日,深圳某客户发现一款进口啤酒底部有生产日期涂改,怀疑沃尔玛在销售过期产品,向当地监管部门投诉。沃尔玛成了众矢之的。
类似事件发生在2017年3月28日,当时客户举报大润发对袋装红糖进行了改造,一块石头激起了上千层浪。此后,大润发遭到客户一致抵制,一直未能走出负面影响的泥潭。虽然沃尔玛后来在5月20日发表了“道歉声明”,但很明显,这位饱受质量问题困扰的零售巨头早已被负面传言拖累,走出困境绝非易事。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发展和经营了24年的零售巨头们曾经因为价格适中、品种多样、服务周到而享有盛誉。但近几年频繁爆发关店抛售的谣言,业绩下滑,质量不佳,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近有报道称,中国有130家门店准备出售,集团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
粗略回顾一下沃尔玛的“黑历史”就会发现,这家零售巨头在过去八年里在中国受到了多达15次行政处罚,涉及食品违规、消费者权益违规、健康视频违规等。简而言之,过期食品、更改生产日期,甚至“大店欺客”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不是单一的案例,也不是空穴来风。随着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最近关于物美打算用30亿美元收购中国130家沃尔玛门店的传言愈演愈烈。沃尔玛撤出中国业务似乎是时间问题。
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0年的四年间,沃尔玛在中国有80家门店因业绩不佳而关闭。2020年财报中,大中华区目前门店数量为412家,与2014年相比。有441个,2019年只有442个。7年后的2021年,几乎保持了不增不减的趋势。2019年,从财报中可以看出,2011年沃尔玛在中国亏损1.17亿美元,收入增速自2014年以来从未超过两位数。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近10年表现最佳”,营收达到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良好的业绩增长也催生了4%的股价涨幅,而美国电商业务的相应增长率达到43%。
然而,当年青岛、济南、杭州的14家门店被关闭。全年国际市场营收1208亿美元,在华净销售额107.02亿美元,占总额的8.86%。表现不如墨西哥、中美洲、英国、加拿大。疫情过后,沃尔玛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额273亿美元,仍大幅下降。
在新的商业模式转型中,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商务开始以社交平台为媒介,从单纯的电子商务到社交平台,逐渐转变为以Tik Tok和阿托快手为代表的“带货直播”。线下店铺受到冲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沃尔玛卖的是“低价”,土特产占95%。但是,与目前的社区采购配送模式相比,实体店需要承担广告、租金、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损耗等。而社区购买配送的模式直接省略了中间环节,几乎是对实体销售的打击。
当低价不再有优势,质量问题频频被举报的时候,沃尔玛收拾已经走下坡路的电商已经来不及了;即使2010年开始推出基于山姆会员店的网上购物服务,但这10年的销售增长率从24.5%下降到0.24%,说明这种模式也不受市场欢迎。要么死于傲慢,要么死于忽视。似乎曾经威武的沃尔沃,终究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随着其他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品牌再响亮,也难以阻挡时代变迁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