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民生保障支出仅增,好钢用在刀刃上
“广东的财政工作经受住了大战考试的考验,财政收支运行实现了‘两个稳定、两个恢复’。该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了2.1%,支出增加了1%。”日前,出席十三届省人大四次会议的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云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预计2021年全省民生支出将达到1.25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
在不平凡的2020年,广东的金融成就格外耀眼。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月份的0.2%增长急剧转向2月份的7.8%负增长,4月份累计负增长8.5%。直到9月份收入负增长才完全扭转,全年收入稳定反弹,增长率2.1%。
在艰难险阻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回想起来难免感慨。然而,对于未来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显然是如何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财政资金,因为这意味着沉重的责任。
用好财政资金,先抓重点。戴云龙透露,2021年将加强重大战略任务的财政保障,同时确保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预计2021年全省民生支出为1.25万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肩负着“全国四大龙头”和做好“两个重要窗口”的使命。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顺利完成双循环,关系到广东乃至全国优质发展的大局。所以,精心绘制的大战略,离不开雄厚财力的支撑。
保障民生一直是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疫情爆发以来,各级政府全力以赴,确保群众不因成本问题不敢看病,这才意识到所有应收账款都要用一切措施来处理。同时,对低收入和其他困难群体显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目前,虽然财政收入增长可能不如预期,财政保障能力面临一些挑战,但毫无疑问,在预算安排中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逐步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仍然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责。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确保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实现这个承诺当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财力来保障;另一方面,除了政治立场和人民及其家庭的感情之外,还需要合理地安排资金,用好钢材做刀刃。
为了确保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我们不得不与其他支出进行权衡。戴云龙表示,今年,党政机关将进一步削减一般支出。除了部门履行职责所需的业务支出外,部门预算的一般项目支出将减少不低于10%,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将得到严格控制。在这个表达中,把政府的“紧日子”换成群众的“好日子”的想法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坚持集约利用资源,节约办公费用,严格控制会议次数、时间和数量。可以召开或不召开的会议不能召开,可以在线召开的会议不能离线召开,可以不召开的培训不能帮助。
连民生支出都不能不讲究效率。广东每年都有评选十大民生实事的传统。自十年前推出以来,坚持投入真金白银,取得了扎实的成绩。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注重包容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为我们总是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需要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学习做好十件民生实事的经验,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