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在门口方寸处放鞋柜,在楼顶建阳光房,在停车位装地锁.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北京、广西、江西等地,发现一些小区公共空间被侵占,导致邻里纠纷不断,甚至闹上法庭。
“门前一平方米”乱堆乱放,公共空间变“私人领地”
最受诟病的是“门前一平米”。记者发现,门前放鞋柜、楼道里堆快递箱、单元楼前放旧家具等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老小区,因为老年住户多,很多旧物件不舍得丢弃,就堆在楼道或者门口。乱丢垃圾不仅给邻居带来不便,也影响了社区环境。还占用停车位、绿地甚至消防通道,增加消防安全隐患。
2021年11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邻居因楼道堆放杂物引发火灾被烧伤的案件。北京某老旧小区二楼的居民,长期将捡来的废纸壳等杂物堆放在楼道里。2020年1月,该小区发生火灾,楼上居民逃生时唯一的逃生通道被杂物堵住,造成严重烧伤。法院终审判决,杂物堆放人赔偿受害人633万元全部费用的70%,即443万元,物业公司全额承担633万元的补充责任。
广西桂林某小区住户将桌椅、雨伞等物品放在屋顶。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此外,大量公共空间成为“私人领地”。住宅区的屋顶、绿地、走廊属于业主共有部分。然而,近年来,通过在屋顶搭建阳光房、安装门及周边走廊、建墙及周边土地、乱搭乱建等方式,将公共空间变成“私有财产”的现象屡见不鲜。
去年年底,广西南宁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将多名业主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长期占用私人车位,并在公共区域安装地锁。几轮沟通无果后,业委会决定走法律途径维护业主权益。
2021年4月,有群众举报江苏苏州某小区部分业主持续侵害湖岸线,破坏绿化,多次投诉未果。记者调查发现,胡林一些别墅业主占用公共绿地,种植草坪,挖游泳池.大量公共绿地景观被破坏。不仅如此,该小区部分业主还通过建围墙的方式进行了大量围挡,有的达到了几百平方米,是原别墅物业面积的数倍。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人利用公共空间牟利。这种侵占主要是通过侵占公共资源,谋取不当利益,包括将小区公共部分改造成商铺牟利,非法占用电梯使用费和停车费等。
重庆市江北区朗晴广场小区业委会原主任江,每月从小区公共区域广告业务收入中扣除1.6万元作为“业委会津贴”,非法挪用业委会管理的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28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小纠纷”维权难解决?
2021年11月,媒体曝光河北衡水某小区居民将自家大门拆除,在楼道安装新门,并将楼道部分区域占为己有。邻居向媒体求助。面对镜头,店主说:“我打不开门,因为都装了。”
记者发现,由于一些原因,此类职业纠纷不易解决,往往导致矛盾升级。
“以前我们没有业委会,没有维权主体。”南宁某小区业委会委员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有几个业主占用楼道、私自划车位已经超过10年。业委会成立后,梁先生和其他委员对小区内的侵占行为进行了调查取证。2020年向法院递交诉状,但未能达到“双半数”的要求(即只有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该决定方可实施);2021年,梁先生挨家挨户敲门,征得大家同意并签字,终于走上了法律程序。
邱鑫说,在维权取证过程中,小区居民很难统一意见,甚至容易导致“内斗”。部分居民害怕打击报复,导致维权参与度低。另外,小区成立业委会的流程比较繁琐,需要建设单位和物业公司提供相关材料。物业人员暴力破坏业委会选举,当选的业委会委员被“报复”的情况屡见不鲜。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管理的“刚性”不足。物业作为依据合同履行小区日常服务管理的主体,本应是处理公共空间侵占行为的直接责任方。但由于害怕得罪业主“惹祸上身”、执法力量不足等原因,很多物业对这类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只是通过劝导等方式。
柔性方式为主,管理效果不佳。有的非但不做业主沟通的桥梁,还挑动业主对抗,造成矛盾升级。 广西桂林的蔡女士住在顶楼,去年底便发现楼顶上多出了许多盆栽、休闲桌椅,每天搬运造成噪音。她向物业反馈了情况,物业表示,“对方比较难沟通,我们也没有办法。” 基层干部还反映有关部门执法难问题。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对侵占公共区域或擅自利用公共区域经营的个人,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很难进行处罚。”南宁市兴宁区兴东街道办主任孙晓梅说,证据收集难,对于乱堆乱放的行为“必须拍摄到违法正当时”。 南宁市兴宁区城管局两违监察大队大队长蒋晓芬说,小区里的违规搭建速度快,隐蔽性强,上门取证经常遭遇业主闭门不开,而管理部门的巡查执法力量和技术力量有限,发现问题后“需要视情况下发6至8份法律文书”才能合法拆除,这个过程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 共治共管树文明新风 业内人士表示,杜绝侵占小区公共空间行为,一方面要强化和落实物业公司责任,加强业委会建设,树立文明新风,让绝大部分侵占公共空间的纠纷在“小区内解决”;另一方面要畅通小区与社区、执法部门等基层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营造共治共管氛围。 “对违反物业管理规章的行为,物业负有劝阻义务。”北京颐合中鸿(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秋红说,业委会和有关部门都应督促物业严格履行义务、强化对侵占公共空间问题的查处力度。比如,对乱堆乱放行为,物业可以通过发通知、函件要求堆放人限期清理,在限期内如未清理,即可视为丢弃物品,物业可对杂物进行清理。 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往往公共空间侵占问题突出,加强业委会建设非常必要。江西南昌市西湖区桃源街道金源社区是个老旧小区,以前侵占门前公共区域违章搭建的现象普遍。“小区没有物业和业委会,社区居委会承担了物业和业委会等组织的责任,但我们只有7名工作人员,人手非常紧张。”社区工作人员说,目前当地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做工作,以前违章搭建的业主纷纷将门前区域恢复原状;下一步社区将积极吸纳声望高、责任心强的业主组建业委会,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能力。 做好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基层自治组织与执法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在采访中,部分物业公司表示,杜绝侵占行为的根本在于形成长效自治机制,这就需要执法部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进行协同管理,目前相关沟通机制仍待畅通。比如,不少地方开展过“城管进小区”专项执法行动,建议完善相关长效机制,帮助小区更好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不断完善区、镇街、社区、物业企业四级党组织体系,将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中的党员纳入党支部统一管理,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荐社区“两委”成员、业委会委员担任物业企业义务监督员,吸纳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负责人、业委会委员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每月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区的和谐靠居民自律,更靠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让矛盾消除在产生之前,考验着基层治理的艺术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