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性侵儿童案件高发态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认为,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猥亵和性侵儿童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量刑一定要从严;另一方面,将儿童防性侵内容写进教材,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对于熟人作案比例居高不下的现状,胡卫指出,还要继续执行强制报告制度,“只要有人发现,就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熟人和知情人不报告,也要加大对熟人和知情人处罚的力度。最后还要培养一支社会职工队伍,对受到性侵和猥亵的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走上社会。”
对于熟人作案,尤其是教职工性侵未成年人案例屡有发生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也表示,一些中小学生对如何保护自身基本权利不受侵害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尚有一些具体措施还未落实,在初中、小学等地方,应当有更细致的规定加以限制。当幼童权利遭受侵害时,要告诉他们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比如学校里开设举报电话或设置专门部门保护他们,主动关怀、做心理辅导,把损失降到最小。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需要全方位发力,应该形成由社会、国家、学校再到家庭层面的一套完整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刘红宇建议,“比如,在国家层面要关注技术变革带来的危害,比如利用互联网诱使未成年人裸聊、传播儿童色情视频;加大对性侵前科人员数据库的建设。在学校层面,要建立儿童防性侵教育体系,向未成年人教授相关知识,将相应课程纳入必修课,同时建立防性侵干预机制,对通常的猥亵和性骚扰,要积极予以干预。”
“女童保护”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媒体报道的332起性侵儿童案例中,有265起表明了城乡地域分布,发生在城市的占比66.40%,发生在县城的占比30.36%,发生在农村的占比10.53%。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长期关注乡村,过去一年在实地调研时,他发现农村地区遭遇性侵的儿童普遍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受害者在取证环节不太愿意配合,家长、学校碍于面子、声誉,不希望性侵事件被公布。
因此,赵皖平强调,对受害当事人的教育一定要跟上,让他们大胆地指证犯罪分子,同时一定要把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教材的遴选、设计要经过专家的研讨。(原标题: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