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我在社区服务群众”记者见面会,三位来自重庆市中心城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工作的心路历程和奋斗故事。
记者见面会现场。 记者记者 王鑫 摄
党建引领物业管理 渝中区中山二路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城区,居民的住房基本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旧房子,都不同程度存在屋面漏水、道路院坝破损和下水道、化粪池堵塞等现象,很大一部分是还建房,没有物业管理,80%的社区矛盾是物业矛盾,相当突出。 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程燕在此扎根21年。见面会上,程燕介绍说,当时她和社区其他党员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入户,了解居民是怎么想的。然后又分楼栋,一栋楼一栋楼召开座谈会、院坝会,最后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大家觉得涉及居民户数多、矛盾突出的,就由社区党委牵头、党员带头、居民参与,大家一起来把没有人管的老旧楼栋物业管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全部管起来。社区也引导居民,社区的事情大家做,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动做,效果非常明显。 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该社区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山二路阳光物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社区城市管理,没有人管理的楼栋物业管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同时,居民又推选程燕任物业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实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服务中心理事长“一肩挑”。 中山二路社区所辖的渝开发小区于1996年建成,当时居民有2000余户,但停车位只设置了20个。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个停车位根本不够。乱停乱放、阻塞消防通道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小区矛盾日益增多。 程燕说,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邀请居住在社区的老党员、热心群众召开议事会、协调会,带动大家都来商量社区停车问题。本着“民事民议、民事民定”的原则,他们还分楼栋召开院坝会、座谈会等,认真倾听、收集每位居民的意见建议共计200余条。他们发现,有车的110户居民积极支持,没车的居民坚决反对,认为挤占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公共空间。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前后经过100余次的共商共议会,最后决定:小区干道实行单边划线,收费停车。收入全部用作开展社区活动、维护社区公益设施和补充社区物业服务费的不足。此后,社区党委又通过党建联席会整合社区资源,协调了部分车辆到邻近的市少年宫、枇杷山公园停放,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在程燕等人的努力下,曾经的“三无”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环境更优美、生活设施更完备、邻里关系更和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荣获全国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中山二路社区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宜居小巷社区。 带头清理垃圾深坑 今年58岁的杨春敏,是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从2005年到社区工作至今已有17年。杨春敏打开工作局面、赢得居民信任还要从一个深达8米的垃圾坑说起。 杨春敏说:“我们社区有一个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垃圾坑,这是一个深达8米的垃圾坑,所以我就想下去看看,究竟是怎样一个垃圾坑。我找了一个安全绳把自己吊着往下看,我下去一看,才知道这是积累了多年的一个很大垃圾坑。但是怎么办呢?不干吗?我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就跟大家说,我们从现在开始清理,无论多长时间我们都要清理干净,我们就用箩筐,一箩筐一箩筐往上清理。一开始很多居民只是观望的态度,慢慢地大家都自发加入了进来,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值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打开了工作的局面,用环境卫生的改变让居民从不理解到加入进来,到最后给了我们大大的点赞。” 互联网思维引入社区治理 江北区渝能阳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肖和,是一名“85后”,他把互联网思维引入社区治理,引入开发“云端议事”微信小程序, 集发布信息、收集群众反映问题、网上党组织、网上业委会等功能于一体。 肖和说:“你知道你们的公共区域收益是怎么使用的吗?有了这个小程序以后,我们把公共区域的收益发布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居民都可以知道公共区域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