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召开“我服务社区群众”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中心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三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的心路历程和奋斗故事。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王新照片
党建引领物业管理
渝中区中山二路小区是典型的老城区。居民的房子基本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屋顶有不同程度的渗漏,损坏的道路和水坝,堵塞的下水道和化粪池等。大部分还在建房子没有物业管理,80%的小区冲突都是物业冲突,比较突出。
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程艳在这里扎根21年了。会上,程艳说,当时她和社区里的其他党员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了解居民的想法。然后论坛和坝会在不同的楼里举行,最后收集大家的意见。如果你觉得涉及居民多,矛盾突出,社区党委、党员、居民带头,大家管理好旧楼的物业管理和后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社区也是引导居民的,社区里的事都是大家做的,而居民自己的事都是自己主动做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区成立了中山二路——阳光物业服务中心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负责社区城市管理、无管理建筑的物业管理、后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同时,居民选举程艳为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实行“肩扛”原则。
中山二路小区下的重庆发展小区建于1996年,当时居民2000多人,但只设置了20个停车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个车位根本不够用。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居民区的冲突也日益增多。
程艳说,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邀请社区的老党员和热心人士召开座谈会和协调会,推动大家讨论社区停车问题。本着“民间讨论,民间决定”的原则,他们还在不同的建筑里召开了大坝会议和座谈会,认真听取和收集了每个居民的200多条意见和建议。他们发现,有车的110户积极支持,无车的坚决反对,辩称自己占用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针对这个问题,小区经过100多次讨论,最终决定小区内主干道单方面穿越,停车交费。所有收入用于开展社区活动、维护社区公益设施和补充社区物业服务费不足。此后,社区党委通过联席党建会议整合社区资源,协调部分车辆停放在邻近的少年宫和枇杷山公园,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在程艳等人的努力下,昔日的“三无”旧社区焕然一新,环境更加优美,生活设施更加齐全,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获得全国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中山二鹿社区被评为重庆最美丽宜居的弄堂社区。
带头清理垃圾深坑
58岁的杨春民是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的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自2005年以来,他在社区工作了17年。杨春民说:“我们小区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垃圾坑,8米深,我想下去看看是什么垃圾坑。我找了一根安全绳把自己吊起来往下看。下去才知道是一个堆积多年的大垃圾坑。可是我该怎么办呢?不做什么?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我会告诉你,从现在开始我们会清理,不管我们清理多久,我们都会用一个洗衣单来清理。一开始很多居民只是持观望态度。慢慢的,大家自发的加入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很值得。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打开了工作局面,让居民永远也不会理解的加入到环境卫生的变化中来,最后给了我们很大的好评。”
互联网思维引入社区治理
江北区宇能阳光小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小何就是“85后”。他将互联网思维引入社区治理,并引入了“云议事”微信小程序的开发,集成了发布信息、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线党组织、在线行业委员会等功能。
小何说:“你知道怎么利用你的公共区域收入吗?有了这个小程序,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公布公共区域的收入,每个居民就可以知道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钱留在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