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送别的人特意带了稻穗。记者陈
5月24日上午10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明德厅举行。据湖南新客户报道,袁隆平的尸体躺在繁花似锦的柏树上,上面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
很多来送别的人特意带了稻穗。记者陈
此前有报道称,根据袁隆平院士最后的遗愿,保持丧事简单,以及疫情防控现状,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没有安排接人悼念。记者注意到,举行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的明德堂并未向公众开放,群众悼念袁隆平的地方设在杨明厅。
24日7点左右,明阳山殡仪馆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是来送别袁隆平的。到了9点钟,前来送别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从殡仪馆门口一直排到杨明大厅。直到12点左右,人流才慢慢散去。
记者走访发现,前来送别袁隆平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直接带着行李前来。绝大多数人戴着面具,手里拿着花,进去是为了哀悼。很多人还特意带了米穗。
6点前,长沙70岁的居民杨晨(化名)等30-40人聚集,赶了几分钟送袁隆平最后一程。
“没有(袁隆平)。他很早就在长沙工作了,当地人对他感情很深。”杨晨说,上世纪80年代,他了解袁隆平,“口碑”知道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王建国,50多岁,在隆平科技园工作。他说没见过袁隆平,但身边有人联系过袁隆平,说袁隆平很单纯,开最便宜的车,不讲究吃穿,“全身心投入工作,人尽皆知”。
王建国透露,他昨天来悼念过一次,今天早上又来了一次。
74岁的程维平退休后经常自告奋勇。知道自己可以报名参加第24届殡仪馆志愿者,果断报名。他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次特殊的任务,一次特殊的告别。
程维平说,他住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附近,离袁隆平的家只有几十米远。有时候,我会遇到袁隆平,大家都会打招呼。在他的印象中,袁隆平虽然出名,但为人朴实,“和普通人一样”。
一个年轻人怕来不及,一口气跑了二十多公里。排队等候时突然晕倒,被现场工作人员扶起,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护理。短暂的休息和清醒后,他说袁老对他有特殊的意义。他昨天来过一次,今天不想错过。
“天宇路上有一个身影,在改革的路上失去技能的人。”张女士一大早从湖南浏阳来到长沙,给袁隆平带来了公公的话。
张女士的岳父,91岁,是一个喜欢写诗的普通农民。张女士说,她公公和袁隆平同岁。他们早年饥肠辘辘,对袁隆平感情深厚。今天公公的五个孩子都在经商,家境殷实。得知袁隆平的死讯后,公公写了一句话来表达她的记忆。既然不能来长沙,就告诉她一定要传话。
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的明德厅举行,该厅没有向公众开放,但许多人来到杨明厅告别,并排起了长队。记者朱伟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