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随着北京房山区陈宫街落锤,全国22个热点城市全部完成今年三轮集中土拍。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央企和国企的参与度明显提升,成为重要力量。长春、长沙、沈阳、天津和北京的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征地比例分别为100%、82%、75%、72%和75%。
国有资产积极参与征地背后,可能与民营房企征地积极性减弱有关。众所周知,今年一些民营房企“爆雷”,经营困难,自然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拿到土地。也有很多没有“风头”的民营房企,但也面临着流动性紧张,同样缺钱的问题。
相比之下,国有房企的情况要好得多。在中央和地方SASAC的监管下,大多数国有房企的负债率较低。2021年半年报显示,23家“绿档”上市房企中,有10家为央企、国企。其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前四个国家(不含预收账款)都是央企,分别是中海、招商蛇口(001979)、华润置地、保利。
还受到严格评估负债率和利润率的制约。国有房企虽然规避了高负债风险,但也错过了快速扩张。在过去所谓的“房地产银十年”中,很多国企房企排名下滑,没有太多的“储粮”(土储)。因此,当当地拍卖温度下降,溢价率下降时,也是国企低价“补仓”的时候。也就是说,最近国有房企在地方拍卖市场上积极收购土地的现象,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分担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后顾之忧,还有它们弯道超车的诉求。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国有房企在当地拍卖市场一拍即合,有更深层次的综合考量。
当地的拍卖市场备受关注,因为它已经是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房企抢地证明房企有钱,说明买家买的房子能如期交付,反过来又能提振买家对未来房价的预期。一旦房企退盘或土地拍卖,则表明房企资金紧张,买家购买的拍卖行存在未成交的可能,这将进一步影响潜在买家对楼市的预期。
房地产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土地被比作面粉,房子被比作面包。我今年没有买面粉。明年哪里可以卖面包?因为面粉和面包的逻辑,要稳定楼市预期,首先要稳定市场。在这一点上,中央和地方都有共识。早在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近日,央视记者采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时,他问如果用一个词来指导明年的工作,会是哪个词?部长的回答也是一个——字“稳定”。
因此,稳定是共识,稳定是任务。拍卖市场的稳定将直接影响楼市的预期稳定。如果上市土地能够成功出让,且数量和价格稳定,未来一年楼市不会出现大问题。相反,如果土地市场波动很大,那么未来一年的楼市要么房源有问题,要么房价有问题。
深知这个道理,当各级政府发现民营房企缺席拍卖市场时,自然会寻求国有房企的全力帮助。这种“帮助”不仅仅是帮助地方政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