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以学区为代表的二手房价格攀升至新高;另一方面,随着“划线摇号入校”的传言越来越现实,2021年招生政策公布日期临近,学区房要暴跌的声音又开始出现。
记者在上海几个高度活跃的“鸡宝宝”中展开调查,收到了上海75个“孟母”对学区房的真实反馈。虽然样本较小,但每一个选择都代表了适龄家长真正的“三观”。
“谣言”很好用
虽然2021年1月上海“121”新政以高烧为楼市注入了一针镇静剂,但二手房市场在刚刚需要的支撑下依然火爆。第一太平戴维斯的统计显示,2021年1月,上海网上签约二手房数量达到41155套,网上签约均价仍在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20年1月开始,上海二手房价格摆脱了跌多涨少的趋势,开始逐步回升。4月份实现1.2%的环比增长,今年1月达到1.3%的新高。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喜告诉记者:“毕竟2月份是市场淡季,成交量较1月份大幅下降。每年的3、4月是学区房交易活跃期,这一直是传统。因为近几年录取政策有所变化,也是政策的活跃期。市场上的‘谣言’很容易被利用,人为制造焦虑,干扰正常的交易秩序。”
作为一线城市的重要需求,学区房也是二手房市场的中坚力量。即使在房价整体上涨的周期里,也是学区房让很多购房者困惑。
“这个小区的中小学都很好。这两个98平米的房间现在售价880万元,但有些房东的挂牌价格超过900万元。”记者近日走访某热点学区时,中介师兄推荐。
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新房小区的年龄已经15岁了,对口的小学和相应的中学在区内也只是中等水平。2020年3月同面积的两套房子均价只有780万左右。可以说,“学区房炒家”是推高上海二手房价格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学区房。
为什么城市里到处都是学区?真正的学区有多少?扰乱市场的“注水学区”有多少?
能够学习就是一个“学区”。
在教育资源匮乏的许多城市,学区房已经成为二手房中的“概念股”,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孟母”门,那里的家庭有一个读书郎。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约66%的人购买了学区房,33%的人仍在等待出售。在购买学区房的真实意向中,75人中有5人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即纯粹因为“投资的房票多”,占6.7%;另有8人在选择自住或户口的基础上将投资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占10.7%。然而,只有32名学生注册了户口,占42.7%。
这个比例的存在,意味着即使在刚刚需要的人群中,学区房的“投资属性”仍然具有吸引力,甚至有6%以上的购房者将其作为购房的首要考虑。
33%的“孟母人”都在观望阶段,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学区选择,因为他们的孩子还小,或者正在等待新房子的摇号。大部分都是立志在——买房买学区房。但这群孟母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上海学区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闵行、张江、前滩、贾都有著名的学校。
在记者的调查中,75位“孟母”中只有22位(不到30%)对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反馈、毕业生去向等进行了非常细致、谨慎的研究;五十一人刚做了个小调查,得知是个好学校,就做了决定。基于网络信息和中介推荐,又有三个人在某个“学区”买了房。
微信官方账号曾经总结了整个上海市,推出了近70所公立“著名初中”双学区组合,并列出了部分对口社区,称“双保险是为了升学”。“孟母”在小组中被“轰炸”:有些显然是普通学校,充其量是中等学校。怎么能叫他们小早呢?
另一方面,真正的精英学校在来自四面八方的买家蜂拥购买学区房后不堪重负,上海各个区的名额一次次扩大。比如在浦东,已经顺利入学的“孟母”也是一肚子苦水:“浦西小学一年级三十几个班,不到十个班;浦东小学学校稍微好一点,初中人多。一届1000多人。书桌堆在门口,很难移动。”
名校标志成为“销售标志”
“浦华二期、嘉华二期、华敏二期、包华二期、前滩华二.到处都是花,我们又蠢又糊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事实上,著名的“华二”学校在上海遍地开花,所有有“华二”的地区房价都上涨了。华二前滩由于“九年华二”的学区理念和重叠的区位优势,房价一路突破20万元/平米。
学区住房大幅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的学区房立马涨了,半年涨了100万。除了“华二”,还有建平部和金彩部.除了一些新建的学校,还有更多的是旧校更名、联合办学等方式。
但这一“开分店”的做法,对教育颇有心得的孟母们褒贬不一:“挂个头衔就不是菜中了吗?”“其实挂名改变不了本质,生源、师资、领导理念和管理能力都心知肚明,都是为了房价。”
更有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无非是有些人嫌自己家房价不够高,想尽办法出均贫馊主意。一会要学校加名校抬头,效果不够再鼓吹划片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于名校开分校、集团化,日前发表评论尖锐指出,有的所谓名校合作办学,只是单方面蹭名校热度;有的合作办学虽与名校有关,更多是挂块牌子,实质性指导和资源投入不足,教学质量堪忧……
此外,一些地方还出现房地产企业参与合作办校的现象,名校招牌成为“售楼招牌”,让原本“公益性”“普惠性”的义务教育水涨船高,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加剧社会焦虑。走偏、过热的名校合作办学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生态平衡,亟待加强引导规范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