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政策制定者在实施“房住不炒”政策方面动作频频。最近,他们把重点放在让大城市的新居民和年轻人住上,有地方住。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现场会。在总结全国各地经验做法时,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新市民和无房青年,没有收入门槛。肯定了福州、上海、杭州、广州、厦门、西安的经验和做法。
过去几年,中国大城市房价接连上涨,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新到居民和年轻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最新公布的数据,在全国总人口增长不多的背景下,人口持续流入深圳、广州、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十年间不少城市人口净流入达到几百万。
同时,人口的不断涌入导致近十年大城市房价涨幅非常高,远超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导致相当一部分新居民面临住房问题。从房价收入比(房价与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数据来看,行业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将有5个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30倍,普遍认为合理的比例在3-6之间。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不断涌入房价高的大城市?无非是就业等原因。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对产业的集聚和经济的规模效应都有很大的好处。管理者要做的是积极顺应趋势,即大城市要为不断涌入的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供给要以常住人口数量为基础,尤其是住房供给要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
现实是,即使政策制定者一直在践行“房住不炒”,但短期内将人口净流入大城市的房价降低到普通年轻人能够承受的水平,也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换句话说,要真正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必须从多层次供给入手,尤其是租赁。
长期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一直是“重购轻租”。大城市房价一轮轮上涨后,新居民买房越来越难,租房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不规范的弊端显而易见: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租房,中介不规范,房东不愿意向相关部门备案,不为租客办理居住证提供便利,提前终止合同。之前频繁爆雷的长租公寓事件,让年轻人在大城市租房的体验很差。
然而,随着政策制定者的日益重视,这一现象正在发生变化。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缓解住房困难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强调,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各地也转变观念,积极有为。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的一线城市为例,今年计划新增租赁住房5.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8000套。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租购结合的住房制度,旨在满足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各类青年人才、产业工人和城市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需求。
因此,在人口净流入量较大的大城市,增加租赁住房供给非常重要,要了解年轻人的租赁需求。例如,与买房不同,年轻人在租房时更注重位置和通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