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二次地球拍卖只剩下三天了,但古都南京却意外“冷”了。
9月23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布,第二轮集中土地拍卖11宗地因故终止。这些地块分布在栖霞区、江宁区等地,占本次土地供应规模的21%,原总起始价超130亿元。目前,南京图派的货架上还剩42个包裹。
不仅仅是南京被房企“冷遇”。同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宣布,重庆市第二次集中土地拍卖终止9宗地块。重庆是上一轮集中土地拍卖的热点城市。当时共拍卖土地46宗,平均溢价率为43.78%。
如果说之前有很多城市的话,截止到9月23日,包括长春、福州、天津、青岛、济南在内的10个城市在第二轮土地拍卖前已经停止出让部分土地,总数超过110个。这些连拍卖现场都没有的地块,大部分被迫“下架”,因为没有人报名,房企无动于衷。
“流动性紧张是行业目前困境的症结所在。”平安证券研究院认为,无论是投资销售下滑,还是建设征地放缓,核心都在于“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融资端收紧,给行业带来压力,通过影响现金流来制约房企投资。
土地集中供应的出台本来是为了降低土地市场的热度,但是第一轮土地供应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目前第二轮土地供应降温趋势超出行业预期。市场越来越冷。但是,那些“无粮入仓”的房企,还能保持规模的“神话”吗?
开拍前夕“下架”地块
从率先“吃螃蟹”的厦门开始,第二轮集中供地已经到了中期。
据公开信息统计,已有11个城市完成第二批土地出让,总成交额2688.5亿元。与火热的第一轮土地拍卖不同,第二轮土地供应基本以低地价甚至底价出让,拍卖流现象增多,南京、重庆等多地提前终止土地出让。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南京曾经是房企追逐的热点。
第一轮土拍中,南京有37幅达到最高限价,占比72.6%,成交总价992亿元,整体溢价率18.15%。其中,汤泉、六合、江宁等部分远郊板块受到房企追捧,江宁甚至有地块吸引78家企业参与摇号。
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南京房企的投资热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南京官方公告,此次有11宗地块因故终止。据知情人士透露,直接原因是没有人报名。
从高温到发烧,市场上发生了什么?此前,南京调整了土拍规则,最高溢价率由30%降至15%。表面上看,土拍新规意在降低市场热度;但实际上,南京第二轮土地供应的起始楼面价并没有下降,反而比第一轮上涨了3%。
与此同时,南京对投标保证金、投标主体、开发主体、上市时间、工程质量等都做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规定,房地产企业实际投标门槛不低。
比如土地拍卖时,部分地块的竞买保证金比例可以提高到起拍价的50%。此外,同一投标人在同一批次中登记的土地不得超过总土地的30%。对于部分地块,南京规定不允许联合招标、合作开发,后续项目公司股权不得转让。
这些规定无异于给热衷于联合征地的房地产企业打了一剂“镇定剂”,间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重庆也对房企提出了更多要求,如设定宗地最高限价、达到最高限价、转用竞争性自持租赁住房等;部分宗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竞争性方案和竞争性品质;17宗地配有出租屋等。房企不能再像第一轮土地拍卖时那样把溢价率推到100%。
二轮供地集体“爆冷”
南京和重庆冷打不是个别现象。事实上,在第二轮土地供应半途中,市场降温程度远超行业预期。
一周前,苏州迎来第二批集中供地。首日成交6幅,其中5幅以底价成交,剩余地块溢价率为1.01%。第二天共出让6宗地块,其中4宗地块以底价出让。这一幕被业内称为“苏州土拍史上人气最低”。
更为惨淡的是在沈阳,拍摄前被终止的包裹多达22件,约占第二轮集中供应总量的50%。拍摄结束后,剩下的地块仅用一个小时就卖完了,总成交额只有139亿元。
据该所分析,政策调控频繁加码、房企资金持续承压是征地节奏缓慢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三线四档”融资规则逐步完善并持续发力。商业票和征地销售比例已纳入监管。在支付和资金的压力下,房企收购土地的意愿受到抑制。
同时,许多地方严格审查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买资金来源,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除了扣除保证金,拍卖被禁止了1-3年。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被要求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认证的材料或审计报告,房地产企业通过“灰色通道”融资获得土地被封杀。
除去资金因素,第二轮土地供应并没有降低市场门槛。中智园表示,第二批多城地块的楼面价较第一批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20年全年地价。同时,由于配置、自持和建设成本的增加,房企在利润端的优化程度有限。
“第一轮土地供应比较火爆。一方面,这批土地可以在年内入市,为业绩做出贡献。因此,企业拿地意愿强,第二轮供地背景不同。”有房地产企业人士也表示,在40%的征地售房比例限制下,很多企业更理性的征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市场逐渐降温,但仍有部分房企抓住机会,试图弯道超车。
而且国企和央企都在当前市场偷偷扩张。
张。中海、中铁、金茂、保利、华润、招商蛇口(001979,股吧)等,都是二轮土拍中的常客。民营房企中,活跃分子极少,仅有龙湖等企业正逆势补仓,在天津、合肥、无锡、长春等地区扫货。平安证券分析称,8月50强房企中国企拿地销售面积比达45%,明显高于民企(23%)。“央企及国企凭借其稳健的财务状况,短期或成为市场拿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