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查询“景气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不太好琢磨。
所以,如果你也好奇如何做“景气度”投资,不妨看看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从“景气度”的视角找到投资的更优解。
什么是景气度?
“景气度”,一般指的是宏观经济或者行业的繁荣程度。
比如,对于兴旺繁荣、符合政策趋势、有一定的发展红利和发展空间的行业,我们会认为它具有较高的景气度。
举个例子~
2021年,我国的Nature论文指数位列国际第二,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一。
前者指的是我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后者指的是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
这二者证明了,我国正处于从劳动力红利向研发红利过渡的阶段。
这些红利,促进了这段时间很火的机器人、芯片等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
仔细想想这些行业,就很符合上面说的“符合政策趋势、有一定的发展红利和发展空间”。
所以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景气度相对较高。
具体而言,衡量景气度的角度,一般包括:
1. 自身的盈利指标,比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净资产收益率等。
2.外部的环境变化,比如扶持补贴政策、科技发展带来的业务革新机会等。
有些投资者,会先选出一些高景气行业,再在行业内寻找有哪些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
怎么看待景气度投资?
每当阅读高景气行业的报告时,都感觉自己的投资要准备在风口上飞起来了~
然而,做好景气度投资,绝对不仅仅是发现某个行业有广阔空间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原因是,景气度是动态变化的,往往伴随着高估值、高波动。
景气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发生了政策变更、红利消退等事件,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变化,或是景气度在不同的赛道间分化。
而且,对于增长快速、成长性好的行业,一般市场都会给出较高的估值,比较难用较低的价格买到最优秀的公司。
所以,我们作为个人投资者,要做好景气度投资,也需要下苦功夫,比如,深刻地了解各类行业指标、从微观数据里前瞻发现供需格局的变化、找到值得投资的个股。
在投入大量精力之外,还要分析哪些资讯是市场的“噪音”,并且估计当前的价格买入是否合理。
因此,基长还是比较推荐以基金的方式参与“景气度”的投资,把这个课题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后,就可以等着基金经理通过自身的研究框架和知识储备,做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调研,沿着产业投资的思路做贴近企业家的投资了。
一般而言,基金经理在选择了潜在的行业和标的后,都会用一段时间做专注的研究跟踪和投资决策,在知识沉淀和精力投入上,相较普通投资者会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