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碳”下产业优势再造 专家:降碳创新长远回报相当可观

2022-08-01 15:40 来源:中国网财经
  8月1日讯(记者 畅帅帅)“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调动企业力量推动低碳转型,成为当前产业界关注的话题。7月27日,第二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在京举行,政、商、学界就“双碳目标下的产业优势再造”展开探讨。据悉,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能源基金会特别支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从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出发,指出中国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

 

  他认为,当前存在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性减碳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前两者都是防御性战略,而创新型减碳是通过创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是一种进取型战略。推动从防御性战略转向进取型战略转型,一个大的方针是在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把重心转向更快地扩大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在致辞中表示,企业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力量,推进“双碳”工作虽然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但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保持核心竞争力。

  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起并参与的企业“双碳”行动专题调研结果来看,多数企业的“双碳”目标意识显著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碳管理的相关能力建设还有待提高。

  汪泓表示,学院倡议企业自上而下开展“双碳”行动,重塑“碳管理”。首先,企业要做到“战略先行”,积极开展“双碳”的战略研究和目标制定;第二,企业要主动进行碳管理体系建设,这其中既包括建设新的体系,也包括融合不同体系,比如碳排放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企业要有意识地进行包括数据、技术、交易在内的碳资产管理。在实现自身“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金融等多样化的手段来赋能政府、行业及社会大众,零碳发展对企业来讲是大有可为之事。

  “降碳创新的长远回报相当可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赵先德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供应链不同环节、扮演不同角色的企业都需要为之努力。虽然降碳创新在初期往往需要投入,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投入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凭借产品的绿色低碳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收益。

  中国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良栋分享了电网企业在服务“双碳”方面的实践。一方面在发电侧,电网企业要支撑能源供应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另一方面在用户侧,电网企业要助力用户节能降碳增效,大力推进“新电气化”,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他强调,“双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技术进步加政策引导的“双轮驱动”下,未来“双碳”领域会产生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指出,碳中和相关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都还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切实地将这些潜力转变为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还需要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思考并解决公司内部的短期行为,并和资本市场就长期价值创造做好有效沟通。碳中和在传统经济学上来讲是一个外生性问题,企业以排放和污染获取的经济效益属于自身,但环境问题是由整个社会承担,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机制和社会监督,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许定波向中欧校友企业发出倡议:“无论环境如何,你们都要做‘良币’,这是企业家理应肩负的对人类未来的基本社会责任。”

  此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巴黎和平论坛主席、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提出,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削弱碳中和在各国议程中的优先级。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带来灾难性后果,实现碳中和,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努力达成的首要目标。他认为,“双碳”事关三大议题——贸易、金融和技术,三个议题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全球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