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路凯旋进步到突然熄火,顺丰把整个a股快递板块都拉下了马。
王伟为公司亏损道歉后,顺丰控股内部似乎有了涟漪。
4月22日晚,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净亏损9.89亿元,同比下降209.01%。同时,公司财务总监吴伟霆“因个人原因”申请调任。
其实吴伟霆是顺丰的“老手”。自2016年12月起,她一直担任顺丰控股的董事、副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尚不清楚她的调动是否与顺丰造成的巨额损失有关,但耐人寻味的是,顺丰没有聘请新的财务总监,总监宸妃暂时担任,或者证明吴伟霆的突然调动。
从一路凯旋进步到突然熄火,顺丰把整个a股快递板块都拉下了马。资本市场似乎对这个企业失去了耐心。顺丰从124元/股跌至62元/股,两个月内股价减半。
(顺丰控股近期股票走势)
现在这家企业正站在——的十字路口,面对下沉市场中传统价格战的囚徒困境,在万亿供应链市场的宏大视野中等待漫漫长夜,王维和管理层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01遭遇“屠夫”,措手不及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顺丰控股营业收入426.2亿元,同比增长27.07%;净利润亏损9.89亿元,同比下降209.01%。与此同时,顺丰的运营成本增长了40.44%,达到395.67亿元,与总收入持平,这是因为“增加新业务投资和能力建设的综合影响”。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由正变负。
一个月前,该公司发布的2020年财务报告也显示,去年收入超过1500亿元,净利润70亿元。“尖子生”的表现突然“翻脸”,让外界跌破眼镜。根据顺丰管理层自我简介,亏损原因是新业务前期投入、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增加、陆路运输业务线资源重叠投入、电子产品毛利压力。
4月9日,王伟在股东大会上道歉。“首先,我向股东道歉,因为我觉得第一季度真的不太顺利。”这一幕很快在网上风靡了屏幕。
与王伟道歉相对应的是,“每单仅8美分”的极限兔快递的人气飙升。也是在4月9日,由于“低价倾销”,极限兔快递和百思买快递被义乌市邮政局整改。主要措施是关闭一些配送中心。外界很快将顺丰的挫败感和极兔快递的野蛮成长联系起来。与品多多关系暧昧的吉途快递,自2020年3月在中国推出以来,一直被视为快递行业尤其是电子零部件市场的“挡箭牌”。
但是,如果把价格战完全归结到这个“兔子”身上,那就有些偏了。其实价格战离快递行业从来就不远。
新浪财经的历史财报显示,申通和大云的单票收入从2020年初开始下降,而童渊的单票收入从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中国的一般规律是,2018年第三季度单场票价开始下跌。
极限兔进入后,各家的价格战斗势头越来越大。以2021年3月的数据为例,大云当月的单票收入为2.19元,同比下降13.44%;申通单票收入2.25元,同比下降27.65%;童渊的单程票收入为2.25元,同比下降11.03%。中统方面,去年二季度单票收入1.29元,同比下降20.9%;去年下降了20.1%。
在快递市场,量价是唯一的规则。正如ZTO运通首席财务官严惠平在该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所说,“加快业务增长和赢得市场份额是我们当前发展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我们通过将核心快递业务的单票价格降低约20%,实现了创纪录的业务增长,并将市场份额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在这场战争中,SF不能孤军奋战。
曾经对电商失去兴趣的顺丰快递,近几年已经一头扎进红海附近的这个市场。电商市场对价格高度敏感,“通达部”已经深入其中。顺丰要再分蛋糕,必然要付出代价,走上以价换量的老路。
顺丰控股今年4月20日发布的《2021年3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显示,顺丰快递2021年3月的单票收入为15.74元,同比下降12.12%。新浪财经梳理了顺丰控股以往的业务简报和财务报告,发现这是顺丰快递单票收入连续第22个月同比下降——4。2019年6月,顺丰单票收入同比变化由增变减。当年6-8月,下降不明显,保持在个位数。然而从2019年9月开始,单票收入录得两位数降幅,并持续至今。
顺丰也在财务报告中解释称,“下沉市场电商需求旺盛,经济型快递产品特惠专配的业务量增长迅猛,因该部分定价偏低产品的件量占比上升较快,对整体毛利造成一定压力。”
早前,业内曾有观点认为,一旦降价无法提升市场占有率时,快递业的价格战就会发生逆转。然而,极兔速递带来的争议与风波,让这种所谓“临界点”的假设显得有点理想化。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近日呼吁把“价格屠夫”极兔快递罚到“倾家荡产”。他撰文指出,极兔的低价策略,只是近年来快递行业价格战的一个缩影。“如果一家企业通过打价格战占领市场,那么更多企业就不得不跟进,最终导致所有企业陷入低水平价格战的‘囚徒困境’,从而毁灭了一个行业的高品质。”
02“命门”被掐,前途未卜
如果说眼下价格战带来的只是一时“失血”,那供应链物流或才是决定顺丰未来的“命门”。
王卫对供应链业务寄予厚望。他曾在公司2017年业绩会上表态“公司未来致力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所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的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的大物流市场。”他还曾描绘过一番蓝图,要“通过物流、金融跟商流的‘三流合一’,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为了打入这一市场,顺丰掏出了真金白银。
自2018年以来,顺丰大举通过并购等方式完善供应链业务网络。2018年10月,顺丰以55亿元人民币100%收购德国物流巨头DeutschePost DHL Group(“DHL”)在中国的供应链业务,成立“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成为其正式入局供应链市场的标志。
同一年,顺丰还收购冷链供应商夏晖香港75%的股权,并与后者成立合资公司;此外,顺丰还与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铁顺丰国际快运有限公司,打造“基于供应链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2019年,在获得顺丰1亿美元融资后,国际货代公司Flexport与顺丰宣布共同推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声称要“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2021年,顺丰又宣布投入175.55亿元元收购嘉里物流51.8%股份,“打造全球自主可控供应链能力”。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顺丰成为“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
申万宏源近日就顺丰发布了一份增持报告,认为后者的供应链业务未来十年将有6-10倍的增长空间。
该报告称“我们正站在2C物流黄金期的尾声,在供应链物流大爆发的前夜”,“我们看好公司快运、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和国际业务逐步成为利润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投入期过后,公司规模拐点到来后利润有望迎来爆发”。
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又是另一番感受。
顺丰控股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整体供应链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为71.04亿元,同比增长44.45%。这一板块的营收仅占到了顺丰全年营收1539.87亿元的4.61%。
通过梳理顺丰最近四个月的经营简报可以看到,速运物流业务单月营收规模均在百亿级以上,而供应链业务则仍未突破十亿关口。相较于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业务要想撑起公司的“半壁江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高昂的前期投入给顺丰带来了严峻考验。况且,相较于电商件市场的“通达系”,顺丰在供应链市场要面对是菜鸟、京东这样的“重量级选手”。
互联网巨头们早就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马云在三年前就明确表示菜鸟要将中国占GDP15%的社会化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我们将投入上千亿元,如果一千亿不够,那我们就再投资几千亿。”而刘强东也曾表示,京东的无界零售要将整个中国社会化的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
供应链物流大爆发的前夜还要等多久?眼下谁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今年2月,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作为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这家成立14年有余的物流巨头尚未走出亏损。2018年至2020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合计亏损达50亿元,并被指业务高度依赖母集团。京东物流的巨额亏损,侧面反映了供应链市场的高门槛。
重压之下,王卫是否会重新检视对新业务的投入?伍玮婷调任之后,顺丰或许还会出现别的变化。
经历过金融危机洗刷的顺丰,当前一脚陷在快递业价格战的“囚徒困境”,另一脚迈入了“供应链物流大爆发的前夜”。短期的巨亏,不会让王卫和顺丰透支掉市场信用,但巨亏之后,他们可能要经历一阵漫长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