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团购,快递,Hello在出来上市的同时一直在拓展新业务,最近又把业务拓展到酒店领域。
科技星球独家获悉,继《Hello Life》推出、Hello推出“酒店预订”业务后,Hello近日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住宿业务“Hello小酒店”和“Hello酒店”,打造Hello版“OYO”。
针对此事,Hello于3月30日回复Tech Planet,称“谢谢关注,不要评价此事。”
据一位向Tech Planet介绍的“Hello Hotel”员工透露,合肥已经有三家Hello品牌酒店,成都有一家,很快广州、武汉等城市也会有相关加盟商。店内采用类似OYO酒店的灯光加盟模式,操作更加方便。
2017年,OYO模式进入中国后,掀起一阵旋风,导致中小型酒店大行其道。18个月,在全国拿下50万间客房,覆盖三四线城市300多个,提升当地酒店连锁率。这使得国内很多传统连锁酒店和新兴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轨道,如国内的H连锁酒店、桐城一龙旗下的OYU、美团的Light Stay Hotel等都推出了疯狂招商。
2020年5月,Hello Travel CEO杨磊表示:“Hello的用户大多是下沉市场的普通人。基于这个用户群,Hello希望成为一家低端酒店”。请关注与OYO处于同一下沉市场的酒店。在下沉市场中重新打造滴滴和美团之后,Hello现在进入了OYO曾经失败的酒店业务。
下沉版“滴滴”撑起上市基本盘
Hello的故事起源于2016年。当时国内在自行车共享方面的业务突然火爆起来,对资本的追逐导致各大城市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共享,包括当时的独角兽ofo和mobike,以及Hello这样新成立的创业公司。
但令所有人惊愕的是,随着一二线城市补贴战的激烈,2018年,两家一度占据95%市场的企业相继倒闭,mobike出售给美团,ofo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
这时,从“自由法案战争”中幸存下来的Hello成功接手,“小蓝车”开始在各大城市出现。
Hello Bicycle联合创始人韩梅认为,在战略方向上,Hello并没有选择在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而是布局了三四线等尚未回收的下沉市场。所以在免费战中,Hello没有受到影响。相反,它迭代了模型,并迅速扩张,在不断下跌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免费战结束后,2018年下半年,Hello收到蚂蚁金服4亿元的战略投资。有了充足的资金,Hello也开始推出更便宜的月骑卡,加大了对自行车的维护,为用户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ofo和mobike走势疲软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出现空窗期,也让Hello有机可乘。Hello biddle CEO杨磊曾经说过,公司在自行车共享领域已经是第一,只要是无障碍的城市和地区,很快就会有优势,其他品牌“没有反击的力量”。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也成为了Hello中其他商家的重要参考。
自行车共享业务的成功让Hello在日渐衰落的市场中沉淀了他的游戏风格。
2018年,Hello Bicycle在上海举行“新旅行力量”及品牌升级两周年媒体沟通会,宣布公司正式更名为“Hello Travel”。Hello从单一的自行车共享企业演变为多元化的经营特色,开始沿着共享容量纵向拓展业务。
2018年,Hello将继续推进自己的共享摩托车业务。但由于政策原因,共享摩托车无法像自行车一样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投入使用。也就是说,下沉市场已经成为共享摩托的主战场。
像你好,郭颂和滴滴也早早布局了下沉市场。虽然Hello骑车成功了,但是对于同一个起跑线,选择在同一个位置比赛的Hello来说,在摩托车领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然后,Hello专注于网络车服务,推出了网络车服务,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迅速传播,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基于“下沉市场”有近10亿人。面对这么大的市场,在网上做汽车起家的滴滴也希望能分得一杯羹。
滴滴从去年开始进入下沉市场,推出下沉品牌“花猪”,是一款网络车。根据全国网络车监信息互动平台2020年11月发布的订单信息,华订单量354万,月订单量分别增长10.5%,排名第一。可以预见,哈尔滨网络有车有“花猪”的潜力
必将在更多的城市展开激烈竞争,这是一个“持久战”的竞争过程,短期内难以看出终局。与此同时,哈啰也在去年测试物流配送服务“哈啰快送”,这是一项依托网约车进行配送的物流业务,但如今在配送业务的细分场景上,已经有多个行业巨头,作为后来者的哈啰,在这一赛道的未来前景都还是未知。
面对出行业务增长进入深水区,哈啰需要尝试新的业务。
复刻OYO和美团,发力本地生活服务
杨磊曾在内部讲话中称,单边业务发展空间有限,进化能力更强的多边、复杂业务将成为哈啰新业务的选择。“公司未来新业务的方法论,就是要发展一些想象空间更大的业务,如团购、到店、酒旅等。”
将在共享出行积累的月活7232万(2020年11月数据)用户流量,横向拓展到其他业务领域,成为哈啰当下的行动目标。近期,哈啰的到店业务和酒店业务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点。
近年来,中国本土酒店巨头在酒店的连锁化进程中动作不断,特别是轻加盟模式受到市场热捧。
2017年11月,OYO进入中国市场,短短的2年时间受到了行业巨头和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三四线以及县城疯狂拓展酒店加盟业务。
据了解,哈啰轻酒店业务同样主要是服务于二三线城市,部分四线城市优质地段核心区域,以及大学城等哈啰出行覆盖更高的区域。
哈啰轻酒店加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加盟,即每年支付9888元的品牌使用费,以及5000元的服务保证金,另外一种则是“现金+置换房”模式。相比于连锁酒店的运营成本,哈啰轻酒店在短时间内更加划算,运营风险较低。
加盟后,原店名统一更该为“哈啰小旅馆(后期升级为“哈啰轻酒店”)”或“哈啰酒店”,并附上分店名字,且享受线上基于超4亿注册用户的哈啰出行App+线下组合的引流服务。
据哈啰轻酒店的宣传手册介绍,加盟23天后的一家哈啰酒店,其散客订单提升37%,OTA点击量提升35%。这也让哈啰看到了酒店业务的发展前景,所以接下来还会在湖北、江苏、广东等地进行推广宣传。
除了酒店业务外,哈啰也围绕着本地生活服务的其他应用场景进行摸索。
哈啰在2020年初在哈啰出行App上线了“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随后,又将本地生活服务伸入到线下场景,在今年初,哈啰开始小规模试水到店团购业务“哈啰生活”,并在珠海、汕头等多个城市上线,该业务对标的正是“美团圈圈”。
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业务、到店业务并非终点,基于哈啰的运力和流量,未来如果出现“哈啰外卖”、“社区团购”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也不足为奇。
对于哈啰而言,本地生活服务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心,与美团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哈啰冲击“共享经济第一股”?
在下沉布局了共享出行/顺风车、本地生活、连锁酒旅、物流配送等业务的哈啰,正在下沉市场将几乎所有互联网的生意再做一遍。
哈啰之所以想打造下沉市场的互联网商业版图,无疑是想将单车的流量进一步变现,获取更高的资本想象空间。
据界面新闻报道,哈啰出行将于今年二季度初赴美上市,募资额在2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30亿元)左右。此前,据彭博社报道,其将以非公开形式在美国提交IPO申请。
以目前的布局看,未来哈啰上市时,不能再称作“共享单车第一股”,而是覆盖多种业务的“共享经济第一股”。
但“共享经济第一股”,不能依靠“涨价”做营收。
根据央视报道,3月19日,一则“上海哈啰单车半小时收费2.5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有网友称上海哈啰单车收费规则变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不断涨价会劝退部分用户,而收租的模式,也难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认可。
所以,哈啰试图将自己的流量和品牌导入更多业务中,将整体商业由“做利润”变成“做增速”导向,业务更加向互联网规模化模式靠拢。试图学习美团“无边界游戏”的打法,略有不同的是,哈啰是从线下向线上反攻,在骑单车之外拓展更多网络业务。
2018年,美团以37亿美元收购摩拜,此后更名为美团单车,并不断投入新车占领市场,以及拓展电动车等新出行方式。2020年美团财报显示,单车业务仍是美团单季60亿亏损中的第二大亏损业务。
哈啰单车业务是否亏损或者盈利,目前尚未无确切的信息公布。但亏损的美团单车业务,尽管与美团的业务协作效应很难量化,然而从资本市场看,出行业务每日近千万的打开App频次,对于撑起美团1.73万亿港元的市值,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哈啰能否围绕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拓展,演化出下沉市场的“共享经济集合体”?还需要时间来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