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十二章经(ID: myfortytwo)作者:光头萧
本文来自团保平创始人、韩厚集团合伙人肖,分享于第42章经济消费增长营。对于新的零售,私人领域,直播和其他合作,你可以联系他们的业务dengguiying@tuiquan.com
我将如何让企业变得更强大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选择;
二是如何在战术上取得最佳;
三是如何制定长期战略。
先看选择。
初级阶段做消费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流市场细分,一种是主流产品细分。
不管怎样,但我特别喜欢后者。
虽然细分产品也是一个特别好的玩法,但是没有防守深度。如果是主流市场的新细分产品,在三个月到半年的周期内是无法真正巩固的,大型企业很容易用类似的竞争产品打败你。
市场细分的好处是中国很大,不容易注意到躲在角落里发大财,但是可以获得很好的现金流,更容易生存,所以这是我非常推崇的策略。
活着之后有两种选择,可以是单类目多类目,也可以是单类目多类目。
个人不推荐后者,尤其是关注公司成长的话,切记不要做后者。因为一定要讲消费品的市场份额,单一渠道很难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当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时候,一旦模仿者开始存在,很快就会陷入被动,所以我一般主张专注于单个品类的多渠道运营。
韩国巅峰之后,我们做了七个频道。当时我们的现金流非常好。虽然很多人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注意做这么多渠道,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表现很耀眼。多渠道方式对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业务非常稳定,防御能力特别强。
而且,单一的渠道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渠道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印记。
比如中国的线下渠道,从最早的农贸市场到小超市,再到大卖场、商场。在线上,从早期的“农贸市场”淘宝,到以细分品类为主的超市JD.COM,最终形成了天猫这样的购物中心,之后又出现了品多多这样更细分的“集市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渠道也在不断变化。
但本质上,这么多年来,消费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场景在变。我们现在做的其实是做批发商很多年前的工作。我们的社会电子商务和社区零售是由直销、传统配送和B2C相结合而形成的。但不要低估了这种旧渠道整合形成的新渠道的杀伤力,很可能会杀死一批传统零售商。
战术打法首先是差异化的,做细分的企业一定要想好“抄作业”和“田忌赛马”两种方法。
我是一个典型的喜欢抄作业的人。我们做面膜的时候,市场上的寡头是美女,其次是美女日记。美是没有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但它的优势在于渠道能力优越,规模效应大,综合能力强,照搬是危险的。美妆日记和美妆在产品类别上没有区别,只是风格上有区别。当时市面上的主流款式是高挑好看的日记本,以小清新为主。我认为这个想法更可取。
当时我为我们的产品写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价格等于美,第二个是款式比美妆日记年轻,第三个是增加营销。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手绘卡通风格的产品,功能和美观都差不多。然后我们把更多的媒体资源投放到美丽日记这个渠道,不到一年就拿下了美丽日记。
所以总结一下,抄作业主要应该抄几个地方:
首先是渠道的运营模式;二是产品的表达;三是营销方式。
一定要复制的全面清晰。
赛马战术的核心是集中力量突破劣势,保证公司的生存概率。
刚开始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我以为电子商务有四个要素,第一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第二是品牌传播,第三是产品细分和发现,第四是供给。韩起步的时候,我们后面的三要素已经很强了,主要渴求的是运营人才。
雇佣一个电商运营总监的平均成本是30万,但是如果你只花30万,你得不到任何优秀的人才。既然运营人才是我们唯一的短板,那么以一个普通的价格雇佣一个平庸的人是没有价值的。
然后有人可能会说,我在砸钱,花100万请顶尖人才。这不是方法,但也体现了集中资源攻克的思路,但从预算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太过了。如果我真的这么做了,而我邀请的人不行,那100万就沉了。
那么找到理想的人要花多少钱呢?
我当时的选择是挖三个人,每人45万。一方面,虽然45万人不能从高层招聘,但我相信对于中上层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大大分散了风险。我同时请了三个人,最起码有一个能做到。只要有一条线,我的目标就能实现。
解决了招人的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费用率,也就是把资源分配给运营总监。当时市场平均水平是15%,我们给了45%。只要控费在45%以下,我就不问了,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唯一要求是半年内销售额要4500万。
换句话说,我们使用了相当于平均市场水平三倍的资源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种决策其实是在考验创业者的心智。首先要明白,我们在整个链条上至少有3/4的优势,所以要集中资源解决1/4的劣势。二是思考如何弥补这1/4的劣势。我觉得最好按照时代的顺序来弥补,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弥补。同时,注意尽快弥补,但绝不能长久。为了换取相对大规模的增长而牺牲短期现金流,我花了三倍的人力物力,主要是为了快速完成单次突破。
接下来的心理测试是第二年怎么调整人事。
一年后,我们的新产品将从0增长到70,目标是明年达到85。一年后,三位运营经理的业绩分别是85、70、60。这个时候怎么调整人员编制?
有很多选择。比如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去掉60个人,再加两个。有的人会直接炒下两个人,把下一年的资源集中在得分最高的人身上。
我的做法和第一个差不多,去掉第三个,加三个。第二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沉淀人才,初创公司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时间沉淀一批能力过硬的人。第二年,不管单个人表现如何,整个组织水平基本都能达到85分,企业能在三年内快速沉淀出一批中上水平的优秀人才,完成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积累。
所以赛马的本质是做绝对股票而不是比例,做生意的核心是绝对规模的增长。如果企业能在初期快速成长到一定规模,内部沉淀一批中上层玩家,三五年后你就能在整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战术的第二点是杠杆,杠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概念。很多有金融背景的人都很擅长这种方法。我觉得创业初期应该多利用杠杆,创业者在产品、渠道、品牌、推广等很多方面都要利用好杠杆。
这里我想说一下2013年韩国之后利用杠杆解决现金问题的案例。
2012年底,我们穷到连8万块现金都拿不到。然而2013年3月,我们手里有1.5亿现金,中间过了一个月春节。换句话说,我们两个月就拿到了1.5亿现金。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2012年,我们的收入是2亿,每个经销商的付款是100万。2013年,我们的收入目标是4亿,所以理论上,每个经销商的付款将是两倍,每个经销商将支付200万。不过这个目标有点压力,因为一般来说,下一年缴费增加30%-40%是合理的。如果我们无中生有地提议加倍,我们必须给经销商一个折扣。
所以我说,先不说目标,先说交易怎么做。
比如你今年愿意多订40万,我不仅给你40万的货,还加两辆价值40万的帕萨特作为实物奖励,前提是这40万现金在今年3月底前到账。
白拿两辆帕萨特,经销商自然愿意。问题是,我的帕萨特是哪里来的?这正是我想做的。
我先去电视台交涉。比如2012年我们投放了2000万的广告,所以今年我们承诺升级到4000万。要求是给我们65%的折扣。这个折扣不需要现金,而是换成等价广告。
换句话说,今年我会在你的站上放4000万的广告,但是你要给我6000万的广告名额。
电视台也很愿意,因为4000万是一个相当大的投入水平,在广告行业65%的折扣已经相当划算了。同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4000万的广告密度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我多了2000万的广告名额。
接下来我带着2000万的广告去帕萨特工厂,用2000万的广告额度换了一辆价值2000万的车。
帕萨特厂商简直喜极而泣。制造商本身有广告需求和销售目标。这就相当于给他背标的,给他找广告代言。没有理由拒绝。
至此,我原本答应经销商的车准备好了。
当时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换取汽车、几万台电视、几十万台电动车的广告代言,实物价值约7000万。到那年春节,我们已经有了价值约2亿的广告和7000万的现金实物。有了这些实物广告激励,我们成功地从经销商那里拿到了钱。
当年3月,我们的1.5亿现金到了,资金问题圆满解决。
以上是搭建杠杆的全过程,但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探讨,比如广告费用谁出?
因为我们之前在广告主那里口碑很好,所以我们的费用都是他们先出的。有了广告主的预付款,春节前就开始投放浓度是去年2-3倍的广告,品牌影响力相当于十亿级公司。市场很快陷入疯狂,我们引发了渠道经销商的抢购。
3月以后商品已经发了,广告费暂时由广告主支付,基本没地方花钱。于是我们买了一些现金流充足的资产,收获了4万平米的大型工厂和豪华写字楼。这些门面反过来又增强了经销商来访时的信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资本。现金不再是问题,现金流非常顺畅。
回顾整个事情,我们主要用了三个地方的杠杆:
首先是时间;
其次是现金流;
第三是媒体。
其实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把现金流从零现金提高到十亿级的公司。之后我们用这个现金流马上开了三个不同的部门,所有需要资金解决的问题,比如R&D投资、营销投资都解决了,公司的能力一下子就原地起飞了。毫无疑问,我们当年4亿收入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营销杠杆。虽然每个年龄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年龄都有相似的机会。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善于运用杠杆。
当然,我们也必须记住,做杠杆的初衷一定是积极的。拿钱就要把企业搞好,拿钱就不要跑了。
战略主要是公司重点的成长期。
公司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挑战,可以概括为资源、组织、攻坚。
做了三十亿级的项目,我的结论是,作为企业组织者,一定要合理配置公司的资源,实现阶段性目标。
我将公司的成长和主要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公司在1亿元以下的时候,应该用CS背景的人来做指导,而不是营销背景。因为公司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存和保证现金流。CS出身的创业者在投放方式和渠道资源上会有一些沉淀,更擅长用运营和渠道解决问题。
在3亿的水平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由单一向多重转变。这种多重能力可以是营销能力、供应链能力或内部组织能力。同时要在产品上有所突破,在主流市场上赢得足够份额和影响力的细分。
其实8000-15亿水平的公司都处于战略迭代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模型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框架。最后你会发现,能活在市场最前沿的公司,能力和组织结构都不一样,没有哪两家公司是完全一样的。
另外,达到15亿后一直在反思自己,感觉自己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研发投入不足。
第二个错误是太关注现金流,不关注用户的沉淀。
我们一直专注于渠道拓展,不在乎用户回收,用户沉淀做得不好。其实用户沉淀是值得长期运营的东西,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流量特别稀缺的时代。
所以在整个战略迭代阶段,一定要抓住公司的核心能力才能迭代到下一个时代。作为CEO和项目负责人,公司的资源要让团队浪费,不求短期效果,只求关注最终结果。
据此,我将整个中国消费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渠道产品,第二阶段称为产品品牌,第三阶段称为品牌产品。
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借助渠道的力量在细分的渠道中获得一定的份额,记住这个时候不要完全打开。
第二阶段,公司平均规模将达到3亿以上。这时候就要打造一个品牌,有一个能在同行中销售的产品。核心方法是把公司的所有资源尽量推给有机会的、能代表细分品类相对较长时间的产品。在这个阶段,公司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产品。
第三阶段比较简单,就是开始延伸。但记住,一定是相关利益集团的延伸,不要跳太多。比如护肤品可以延伸到彩妆,彩妆可以延伸到洗,但最好不要洗,属于另一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你可以跟随经销商,扩展你的经销商销售的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