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措施》共15条,涵盖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打造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三方面。
未来三年,辽宁将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有机衔接,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率和覆盖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体系。预计到2025年,全省要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00个左右、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200个左右、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300门左右,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20个左右、双创指导教师团队100个左右,培育省级双创指导教师1000名左右。
《若干措施》提出,要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以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等措施。到2025年,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学院50个左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00个左右,打造一批高校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品牌、创新创业竞赛品牌,形成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办法,面向大学生开放实验室以及科研仪器、设施等科技创新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服务;打造一批创业就业服务品牌,探索创业配套产业、结对帮扶创业、团队联合创业等模式,解决大学生创业起步期面临的实际问题;建好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定期举办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求与投融资对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加强面向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训课程建设,到2025年,建设省级特色示范培训课程200门左右。
《若干措施》明确,辽宁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建立优质项目遴选培育机制,着力选育优质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探索建立由省(中)直相关单位和市级政府共同主办,高校、国家级和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承办,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有效机制。建立优秀项目持续跟踪服务机制。要求学校对导师团队人选严格把关,强化对优秀项目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加强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的优秀项目后续跟踪支持,推动一批大赛优秀项目落地,支持获奖项目成果转化,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