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灵活就业“蓄水池”
截至2022年6月末,青岛常住人口中在岗农民工有197.09万人(本地户籍98.52万人,外地户籍98.57万人),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吸纳农民工就业人数较多,占比分别为38.97%、13.57%、12.83%,制造业依旧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记者了解到,灵活就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也是农民工等求职群体在青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岛市依托“工赋青岛”,与海尔卡奥斯积极对接,创建了集查询岗位、供需对接、技能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创建、市场运作”原则,为农民工提供一体多元线上服务。同时,有效衔接全市6个灵活务工市场,实行统一监管,创建固定摊位、移动招聘、即走即停的“一张网、多市场”短平快招聘模式。“今年以来,全市6个灵活务工市场服务农民工等求职群体20万人次,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5万人次。”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创业“金口袋”
2018年,莱西市院上镇吴格庄村的吴帅文开办了一家民营医院。“刚起步时,因需要各类医疗器材和设备,面临资金周转不开的问题,差点放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吴帅文向莱西人社局申请了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开业资金难题一朝得解。2021年疫情反复,吴帅文又申请了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渡过资金缺口难关。以“真金白银”厚植沃土,创业的“雨林”方能“万物竞秀”。青岛市全面落实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给予最高3万元创业补贴及最高60万元的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提供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2022年以来,为4439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7942.9万元,为448户企业发放创业岗位开发补贴227.6万元。“除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服务范围外,我们还鼓励各区市因地制宜,破解贷款难题。”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崂山区已率先出台了适合本区实际的农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由质押和保证担保调整为免担保和保证担保,对个体经营贷款额度5万元以下、企业贷款额度10万元以下的,政府免反担保。此项政策实施以来,已为1000余名农村创业者提供担保贷款5100余万元,其中,2022年为60名创业者提供贷款310万元。
乡村精筑“凤凰台”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创业平台的优势在于集聚各类要素资源、降低投入成本。为此,青岛市筑起“凤凰台”,谋求凤来栖,先后在即墨、平度、莱西等区市建立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园区),鼓励区市在优化现有创业孵化园区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等综合性孵化载体,实施返乡入乡创业专项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担保贷款等服务,提升返乡创业成功率。同时,青岛市以“凤凰台”为基点,辐射周边农户,调动乡村人才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创业带就业促发展,实现“创业一处,富民一方”。平度市崔家集镇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租种大棚、入园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产业园吸引了周边及外地3000余人常年前来务工,一些村民看准商机,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包子铺、馒头店和小超市,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村庄的年轻人“返流”回家,有500余名在外能人、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从事西红柿种植、电商销售和购销服务。
2021年,全镇樱桃西红柿大棚总数超过2400个,仅此一项,可帮助群众增收4.3亿元,人均增收超过5500元,园区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效果显著。
织牢困难户“兜底网”
帮助重点人群实现就业,一个人都不能掉队。近年来,依托山东省公共就业信息系统,青岛市开发搭建了“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将所有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全部实名制纳入平台管理,以街(镇)为网格单元,按照个人是否有就业、创业、培训意愿进行分级分类,主动为其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就业援助服务。青岛市将就业创业和培训政策送到每一个援助对象家中,帮助援助对象了解适合于自身的政策和办理途径;针对个人不同的求职择业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岗位信息,同时向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确保有就业意愿人员“多岗可挑、有岗可上”。据悉,该平台上线以来,为10万余名农村户籍人员进行了精准帮扶,5.4万人实现就业。